脊髓胶质细胞在糖尿病痛性周围神经病变中的作用

来源 :徐州医学院 徐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zhengd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糖尿病痛性周围神经病变大鼠脊髓胶质细胞的变化及腹腔注射丙戊茶碱对其的影响。 方法: 采用腹腔注射链尿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痛性周围神经病变大鼠模型,在造模成功的痛过敏糖尿病大鼠中取20只随机分为糖尿病组(Ⅱ组,n=10)和丙戊茶碱治疗组(Ⅲ组,n=10),另取10只同月龄大鼠为空白对照组(Ⅰ组,n=10)。Ⅲ、Ⅱ组分别在注射STZ 28d后每天腹腔注射10mg.Kg-1的丙戊茶碱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鼠一周。于注射STZ前、注射STZ后7、14、21、28、35d测量大鼠体重并取尾静脉血测定血糖;注射STZ前、注射STZ后7、14、21、28、35d yon Frey丝测定50%缩足反应阈值(PWT);注射STZ35d后处死大鼠,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大鼠脊髓的补体受体3(CR3)和神经胶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 结果: 与Ⅰ组相比,注射STZ后2dII、Ⅲ组血糖显著增高(p<0.01),注射STZ后35dII、Ⅲ组体重明显轻于Ⅰ组(p<0.05);PWT的变化:与Ⅰ组相比,注射STZ后28、35dII、Ⅲ组PWT均明显降低(p<0.05);与Ⅱ组相比,注射STZ后35dⅢ组PWT升高(p<0.05);与注射STZ后28d,注射STZ后35dⅢ组PWT升高(p<0.05)。注射STZ后第35d检测大鼠脊髓的CR3及GFAP表达的变化:与Ⅰ组相比,注射STZ后35dII、Ⅲ组明显增多(p<0.05);与Ⅱ组相比,注射STZ后35dⅢ组明显减少(p<0.05)。 结论: 糖尿病痛性周围神经病变大鼠脊髓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增殖活化,可能参与了糖尿病周围神经痛的产生和维持;腹腔注射丙戊茶碱可扭转其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内膜异位症患者子宫在位内膜和异位内膜lL-18的表达情况,探讨IL-18在EMs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及意义,为EMS的早期诊断、预后判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并可能为其有效的
目的: 观察发育早期大鼠单次或反复吸入2.3%七氟烷后对于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方法: 发育早期大鼠108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18只。Con1组、Con3组、Con5组:每天同一时间吸氧1小
目的:研究罗格列酮对阿霉素(ADR)诱导的大鼠慢性肾损害时CyclinD1、CDK4及P27表达的影响,在细胞周期水平探讨罗格列酮对慢性肾脏病(chronickidney disease,CKD)时肾保护效应的可
(一)小麦的需水规律及新疆麦田的耗水特点1.小麦的需水规律小麦的需水规律和各生育期的耗水特点与当地的气候条件密切相关。从新疆南北疆各地资料综合分析,耗水量最多是拔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