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发展效率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rink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业化、城市化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动力来源,发展中国家如果利用好工业化、城市化过程所带来的发展契机,将会实现经济的腾飞。在工业化的初期,通常依靠要素的不断投入来实现经济增长,即所谓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在工业化的成熟期,则要依靠生产率的提升来保证经济增长,即集约型增长方式。中国经济正处于由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时期,如何实现生产率与效率提升将是未来中国经济面临的重要课题。  本文以工业化、城市化背景下的中国城市为研究对象,阐述在工业化进入中期、城市化进入中后期阶段中国城市发展的效率状况。根据现有四种城市理论的内涵,定义中国城市发展效率的四个具体方面——城市环境效率、能源效率、科技效率与公路交通效率,并进行测算,从时空角度分析每种效率的空间分布与时间演变,实证检验每种效率的影响因素,最终测算城市发展的综合效率。围绕以上研究思路,全文的具体研究方法与结论概括如下:  (1)从生态城市理论出发,采用基于径向方向性距离函数 DDF的Global Malmquist Luenberger指数方法,测算现阶段中国城市发展的环境效率,分析其空间差异和时间演变特点。结果显示,2003-2012年期间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稳步上涨,源于技术效率与技术水平的同时提升;四大经济区域环境效率分布梯度由高到低为东部、东北、西部、中部,十大城市群中环境效率最高的三个城市群为山东半岛、珠三角、川渝城市群,环境效率最低的三个城市群为长江中游、辽中南、京津冀;至2012年,高效率热点区域已经转移至东部沿海和西部地区两个纵向地带,低效率冷点区域大部分位于中部地区;二氧化硫排放量随经济发展水平变化呈倒U型分布,证实了环境库兹涅兹效应在现阶段中国城市发展中显著存在,由此导致中国城市环境效率随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呈U型变化,验证了环境库兹涅兹曲线显著影响环境生产率;存在环境生产率的“资源诅咒”现象。  (2)基于低碳城市理论定义城市能源效率,采用非径向SBM方向性距离函数,测算中国城市发展的能源效率,并进行时空演化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城市能源效率在2003至2012年期间出现下滑,四大经济区域能源效率水平由高到低的排列为东北、东部、中部、西部,十大城市群能源效率均值由高到低依次为辽中南、珠三角、山东半岛、海峡西岸、中原、京津冀、川渝、长三角、长江中游、关中城市群;10年间能源无效率的热点区域由北向南、由东向西发生转移,且分布趋于集中,能源无效率的冷点区域出现明显的更替现象,至2012年集中在华北地区的环渤海地带;通过面板数据模型检验,发现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是当前影响城市能源效率的最主要因素,证明了样本期间波特假说效应在能源领域不存在。  (3)基于创新型城市理论构建城市科技创新两阶段模型,采用 Global Malmquist指数方法,计算中国城市科技研发效率与转化效率,进行时空演化分析。空间分析结果显示,城市研发效率热点区域空间位置变化不大,主要聚集在东部沿海地带,研发效率的冷点区域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四大经济区域的研发效率分布梯度由高到低为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转化效率的分布梯度为东部>西部>中部>东北地区;十大城市群的研发效率最高的为山东半岛,最低的是辽中南,转化效率最高的为山东半岛,最低的是长江中游。时间演化分析显示,15年间中国城市研发效率整体处于上升趋势中,转化效率呈现出先降后升的“U”型变化,东部的领先优势愈来愈明显,研发效率上涨幅度最大的城市群是长三角,转化效率上涨幅度最大的城市群是京津冀。空间面板杜宾模型的检验结果显示,产业结构、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政府教育支出比重均对城市研发效率产生显著影响,经济发展水平对城市研发效率产生显著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对外开放程度对研发效率产生显著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  (4)根据智慧城市理论内涵定义城市公路交通效率,采用Global Malmquist指数方法进行测算,并进行时空演化分析。空间分析结果显示,热点区域呈现出由东向西转移的分布态势,2011年的冷点区域集中在东北三省与华北地带;西部的城市公路交通效率最高,且优势显著,东部居次,东北最低;城市群公路交通效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川渝、海峡西岸、长三角、珠三角、关中、中原、京津冀、山东半岛、辽中南、长江中游。时间演化分析显示,公路交通效率变化平稳,从2007年之后出现快速增长;西部地区、川渝城市群的效率上涨幅度最大,京津冀效率下降幅度最大。空间滞后模型检验结果显示,空间滞后项、第二产业比重、经济发展水平显著影响公路交通效率,交通效率与聚集经济呈现“U”型相关关系。  (5)构建中国城市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AHP—DEA方法,测算中国城市发展的综合效率。结果显示,中国城市整体综合效率由2003年的0.8767上涨到2012年的0.9234;四大区域的综合效率平均水平最高的为东北地区,最低的为西部地区;十大城市群中,综合效率最高的城市群为山东半岛城市群,综合效率最低的城市群为中原城市群。  本文可能的创新点为:(1)本文所采用的能源效率计算方法与已有文献的计算方法比较,更接近能源效率的真实情况;(2)现有采用Global Malmquist Luenberger指数计算环境效率的文献,都以省域样本为主,本文以城市样本为研究对象,且从不同角度全面测算中国城市发展效率,为中国城市健康发展提供经验验证;(3)本文根据聚集经济的理论模型,估算出204个城市的聚集经济水平,并探讨聚集经济影响城市交通效率的机制。
其他文献
品牌是企业产品的重要标志,不仅凝聚着消费者对企业的信任和尊敬,也是企业关注消费者利益、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的劳动结晶。品牌还是企业实在的
随着社会改革的深化和经济的飞速发展,江苏省从业人员劳动报酬持续增加。同时,从业人员劳动报酬差距也逐渐扩大。这势必会影响江苏省社会经济的健康、和谐发展。本文基于江苏
自上世纪70、80年代以来,伴随着国际直接投资的长期发展和周期性的变化,出于各种原因,跨国公司在投资东道国的撤资行为和活动也日益增多。这种现象不仅会发生在占引资主导地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