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椎体成形联合椎弓根螺钉骨水泥钉道强化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重度压缩性骨折中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分析,通过收集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在我院脊柱外科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重度压缩性骨折病例进行中远期随访,符合进入研究对象总共49例;根据采用不同手术方法,将其分为三组:对照组一组为单纯经皮椎体成形术17例(A组);对照组二组为椎体成形术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15例(B组);另一组为观察组椎体成形术联合椎弓根螺钉骨水泥钉道强化内固定17例(C组);根据VAS评分、椎体前后缘高度、椎体压缩比、胸腰段后凸Cobb角、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等相关指标,整理收集以上相关数据,进行组间及组内比较分析。结果1.A组与B组、A组与C组间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在骨水泥使用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随访时间、年龄、骨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A组与B组、C组在椎体前缘高度术后及末次随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在椎体前缘高度术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C组在椎体压缩比术后即刻、末次随访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B组与C组在椎体压缩比术后即刻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与C组椎体压缩比末次随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胸腰段Cobb角术前与术后即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后凸畸形加重(P<0.05);B组胸腰段Cobb角术后即刻较术前有所改善(P<0.05),但末次随访与术后即刻比进一步加重(P<0.05)。C组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胸腰段Cobb角中远期随访优于A组和B组(P<0.05),无明显改变。3.手术前三组VAS评分无差异(p>0.05);在出院当天A组低于B组和C组(P<0.05);三组末次随访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C组评分优于A组及B组(P<0.05)。术后即刻X线片提示A组骨水泥渗漏率为76.5%,B组骨水泥渗漏率为26.7%,C组骨水泥渗漏26.4%,B组和C组骨水泥渗漏低于A组。术后随访期间,B组出现4例椎弓根螺钉松动移位,C组无1例患者出现内固定物断裂、松动、再发或新发椎体压缩性骨折。术后随访期间A组出现新发椎体骨折5例,发生率为29.4%,B组和C组无新发椎体骨折。结论椎体成形联合椎弓根螺钉骨水泥钉道强化治疗骨质疏松性重度压缩性骨折是安全、可靠、可行的,可达到即刻稳定,具有降低骨水泥渗漏率、降低椎体再发骨折率、通过恢复伤椎高度使伤椎椎体成形术操作简单化的优势,在中远期对于重度骨质疏松的患者可以持续维持脊柱稳定性、维持椎体高度、避免后凸畸形加重,并且减少螺钉松动率及椎体再塌陷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