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床子素抗炎活性及作用机制研究

来源 :烟台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l12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课题的目的是研究蛇床子素的体内和体外抗炎活性,并进一步探讨其对炎症信号通路的调控机制,阐释其发挥抗炎活性的分子机理。
  本实验采用了角叉菜胶导致大鼠足趾肿胀,以及二甲苯导致小鼠耳肿胀的方法,构建了两个动物炎症模型进行体内实验,以此来评估蛇床子素在体内对急性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10mg/kg和20mg/kg浓度的蛇床子素,在一定程度上对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足趾肿胀的炎症反应中起到了抑制作用;同时,浓度为40mg/kg的蛇床子素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的炎症反应中有显著抑制作用。
  通过体外试验,用LPS刺激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导致多种炎症介质的释放,包括常见的TNF-α、IL-6、NO等炎症因子,并以此来探索蛇床子素如何抑制巨噬细胞炎症介质的释放。采用ELISA检测炎症因子TNF-α和IL-6的含量,采用Griess法检测NO的含量,并且利用MTT法来评估细胞毒性。运用Western blot蛋白检测技术检测如下蛋白水平:iNOS蛋白、β-actin(内参蛋白)、COX-2蛋白、IκB-α蛋白、p-p38蛋白、p-ERK蛋白和p-JNK蛋白;通过基于NF-κB和MAPKs的炎症信号通路,以此来探究蛇床子素所发挥的作用及机理。采用比色法来检测COX-2的酶活性。总体上说,本文主要形成如下研究结果:蛇床子素在12.5~100μM的浓度范围内,具有明显抑制LPS诱导RAW264.7释放炎症介质(TNF-α、IL-6、NO)的作用,且呈现出了较好的剂量依赖性关系。通过比色法测定的酶活性结果,充分说明蛇床子素没有很强的抑制COX-2酶活性的作用。Western blot蛋白检测结果显示,蛇床子素具有明显下调iNOS和COX-2蛋白表达水平的作用。进一步研究表明,用不同浓度的蛇床子素处理可以显著降低MAPK/p38蛋白的磷酸化,但是并未能明显地抑制MAPK/JNK与MAPK/ERK蛋白磷酸化。LPS的刺激诱导使IκB-α蛋白在15分钟内降解,通过100μM的蛇床子素进行处理,使IκB-α蛋白完全恢复。未治疗组、LPS组和蛇床子素治疗组之间结果的差异表明,蛇床子素通过使NF-?B信号通路失活来减轻炎症。
  综上所述,利用上述动物炎症模型,验证了蛇床子素具有体内抗炎活性的功能。通过体外研究表明,蛇床子素在抑制LPS诱导RAW264.7分泌多种炎性因子方面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同时可一定程度上抑制COX-2蛋白、iNOS蛋白的高表达,并且进一步阻断MAPK/p38的磷酸化,从而达到抗炎的作用。通过以上实验为蛇床子素的临床转化及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眼针疗法与体针疗法对无先兆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及两者之间的疗效差异,为治疗无先兆偏头痛提供更好治疗方法。  材料与方法:选取在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门诊患者60例,符合无先兆偏头痛诊断标准,就诊时间为2018年5月至2019年11月,按就诊先后顺序,用spss24.0软件系统取得随机编码,随机地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试验组予以眼针治疗,主穴取上焦区,配穴随证增加。
目的:B7家族成员被鉴定为免疫反应的共刺激因子或共抑制剂,B7蛋白家族不仅结合相应受体所产生的信号在调节T细胞活化及效应性细胞因子分泌中起重要作用,还对免疫应答的适度进行、防止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生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到目前为止,B7家族成员在STAD(Stomach adenocarcinoma,胃癌)(STAD)中的异常调节情况尚不清楚。因此,进一步研究这些分子在胃癌的生物学作用将有助于更好
学位
药品分析方法替代研究是方法生命周期中重要的一环,是分析方法更替变化的内动力。进行替代研究可以加速新方法的接收转化,丰富药品检测方法,促进药品检测技术的提升,从而确保药品质量和用药安全。替代研究涉及的法规文献众多,随着对替代研究理解的深入,有关替代的法规指南也在不断扩充、发展和完善。但目前仍存在以下问题有待解决(1)药品种类和分析方法众多导致方法替代分类的不明确;(2)方法替代的比较类型及其所用统计
学位
提高口服难吸收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是长期困扰药剂学工作者的问题。纳米制剂的相关理论和概念与促进口服吸收在直观上十分契合。本研究将探究聚合物纳米粒的尺寸、表面电荷和表面亲疏水性对口服递送系统的影响。对尺寸、表面电荷和表面亲疏水性这些基础性质在载药聚合物纳米粒口服给药后克服肠道吸收生理屏障产生的影响进行系统全面的探究,获知其影响结果、特点以及原因。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如下:1.模型聚合物纳米粒的构建及表征
学位
背景:肿瘤免疫治疗包括细胞免疫治疗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其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上市了多种产品。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抗肿瘤治疗的药理学解释为:抑制免疫检查点活性,重新刺激T淋巴细胞对肿瘤发起免疫攻击,从而达到抗肿瘤的作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包括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 T Lymphocyte Associated Antigen-4,CTLA-4)抑制剂和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
目的:阐明NMDA受体功能变化在皮质酮(Corticosterone,CORT)致长时程增强(Long-term potentiation,LTP)和长时程抑制(Long-term depression,LTD)损伤中的作用和机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LTP/LTD的精确调节,观察LTP/LTD对创伤记忆消退的影响。以期通过本研究为基于促进创伤记忆消退防治PTSD奠定基础。方法:1选择C57BL/6小
目的:根据药学专业硕士(临床药学与药物评价方向)培养要求,本研究在完成临床药学实践的基础上调查烟台毓璜顶医院多重耐药菌(Multidrug-resistant Organism,MDRO)的感染现状及耐药趋势,探讨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ancomycin-resistant Enterococci,VRE)感染的危险因素,比较利奈唑胺与达托霉素治疗肠球菌血流感染(Enterococcal Blood
鹅不食草为菊科植物石胡荽(Centipeda minima(L.)A.Br.et Aschers.)的全草,具有祛风通窍、解毒消肿的功效,传统上用于治疗鼻炎、疟疾、哮喘等。鹅不食草中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如挥发油类、甾体类、黄酮类、萜类、有机酸等。近年来有研究表明鹅不食草具有良好的抗炎活性,但其抗炎活性成分,以及具体的抗炎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本课题主要利用LPS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RAW 264.7模型,
学位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_S)是一类催化组蛋白和非组蛋白赖氨酸残基去乙酰化的酶,在肿瘤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中起重要作用。自2006年以来,已经有5个广谱HDAC抑制剂上市;HDAC酶亚型较多,而这些上市抑制剂大多是异羟肟酸类,且缺乏选择性,存在药代动力学性质差、毒副作用大的缺点。研究表明选择性抑制HDAC 6也能发挥抗癌作用,且毒副作用较小,因此,有必要研究选择性HDAC 6的新结构抑制剂。基
Rho相关蛋白激酶(ROCK)是首个被发现的小GTP酶结合蛋白Rho的下游效应体,是属于AGC激酶家族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ROCK包括ROCK1和ROCK 2两种亚型。Rho/ROCK信号通路能够诱导细胞收缩、细胞迁移和细胞骨架重构,促进轴突延长和胞质的分裂。药理研究表明,ROCK的高度表达与青光眼、神经损伤、高血压、糖尿病肾病、癌症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ROCK已经成为眼疾病、心血管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