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运行机制研究——以金华市为例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c1988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国农村人口仍占全国总人口的68%,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把数以亿计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出来,关系到我国工业化道路的成败。而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有效举措就是要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前和转移过程中的职业技术培训。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十分重视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培训,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在具体培训过程中也出现了诸如培训机构造假、培训质量偏低、经费管理不合理等现象,暴露出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过程中的机制漏洞。所以,必须切实加强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过程的监督管理,进一步完善培训的运行机制。   本文以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运行机制为研究对象,结合金华市对转移培训的运行进了分析,并针对其不足提出了对策建议,以期改善和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实施。   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绪论,首先以相关理论为基础简述了本文研究的背景意义,然后对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了梳理,并在此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以及相关概念进行了探讨,最后介绍了论文中的资料获取的途径和方法。   第二部分为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运行机制现状分析,主要从政府政策、组织机构、过程管理和培训结果评价四个方面结合金华市的现状和实例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思考。   第三部分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运行机制存在的问题分析,在第二部分的基础上主要分析了四个问题:“一头热”“两头冷”问题、经费保障问题、培训质量问题、“多头管理”与“部门联动”问题。   第四部分为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运行机制的策略思考,是针对第三部分提出的,从构建现代培训服务体系、健全奖惩机制、创新方式方法和建立保障机制四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力求改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实施,提高转移培训的质量,提升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和素质水平,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合理的转移,进而加快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其他文献
学位
拍摄人:吕强/拍摄地点:四川省,阿坝州唐克乡/拍摄时间:7月12日,10:41INFO:尼康D90,F8,1/160s,ISO 200唐克乡地处网川省西北,四川、青海、甘肃三省交界处,是全国三大名马——
期刊
我国教育硕士培养已经经历十多年的风雨历程,在这个发展历程中我们取得了许多成绩,然而,时至今日仍然没有形成一套成熟的教育硕士培养体系,许多方面还不尽人意,因而加强对教育硕士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富含蛋白质和能量的优质粗饲料缺乏问题日益凸显。因此,不断改进饲草料种植和收割技术,提高饲料的蛋白质和能量水平,提高消化率成为当务之急
期刊
为掌握凡河水环境污染现状,治理凡河水环境,根据2010年凡河水环境监测资料,结合污染现状,提出有针对性地治理对策,以期为其它流域的综合治理提供依据。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是一个不进行接触的电鉴别的技术,能够通过无线电信号进行指定并进行读取的专业信息,同时不能够认知体制与指定目标之间产生一个机械或光学的触碰。因其具有高效、实时性、防冲撞、安全可靠等特点,被广泛应用到诸多领域。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目前已经成为了社会信息化的一项重要基础技术。
期刊
分析室内各项空气污染物及时人体健康的危害,介绍了防治室内空气污染的防治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