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江是我国的第一大河,每年有大量泥沙注入东海。受河流来沙的影响,长江口外海域悬浮物浓度比较高,时空分布复杂多样,运用观测与模型相结合的方法,探讨悬浮物的垂向分布规律,不但在沉积动力学的研究上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而且在环境保护方面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以2006年8月长江口外海域的悬沙浓度观测数据为基础,分析了悬沙垂向分布特征,获得如下结果:1.以走航站底层悬沙浓度和表层悬沙浓度比值的对数数据,划分出两种悬沙垂直分布类型,并指出了它们的区域分布特征;2.基于三定点悬沙浓度剖面连续观测资料,采用多元回归方法建立了带时间项的回归模型。经实测资料检验,带时间项的回归模型的平均相对误差和绝对误差比不带时间项的经典回归模型分别减小了25.29%和25.69%,有效反映出定点悬沙浓度垂向剖面随时间的变化情况;3.提出一种由海表悬沙浓度推测垂向悬沙浓度剖面的实用模型,并用观测资料在研究海域检验了模型的有效性,为应用由卫星遥感获得海表泥沙信息,推算水体中泥沙垂向分布情况提供新的可能。4.利用经验模态分解方法(EMD),获得了仅由悬沙观测数据决定的垂向剖面结果,摒弃经典回归模型需要预先假定回归函数表达式的方法,并将所得垂向剖面与时间项结合起来,用三定点悬沙浓度剖面资料检验其适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