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蒙与醒世——马君武《足本卢骚民约论》研究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ghairenxuchen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近代中国的思想启蒙、开启民智过程中,卢梭社会契约思想的东传起到了关键作用,由此,《民约论》的东渐成为名噪一时的主题。然而,其中除梁启超、严复等思想巨擘对《民约论》的评介之外,关于马君武对卢梭社会契约思想的传播与译介,学术界较少涉及。要么仅仅零散谈及,要么将其略过。在政治思想史的编著里,如吕振羽著作的《中国政治思想史》、侯外庐主编的《中国思想史纲》、熊月之著作的《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史》、桑咸之与林翘翘编著的《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郭湛波著作的《近五十年中国思想史》、李泽厚著作的《中国近代思想史论》等等都没有提及马君武其人。   实际上,最早涉及马君武,是在西学东渐的研究中,如熊月之在《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中介绍西译人才时,将马君武列于严复之后。随后,在宝成关教授编著的《西方文化与中国社会——西学东渐史论》中,在列举近代书社翻译出版的西方政治学说时,提及了马君武。此外,由宝成关教授指导、颜德如撰写的博士毕业论文《梁启超、严复与卢梭的社会契约思想》中,零散谈及马君武。   由此,本论文提出,在社会契约思想东渐中,拥有多重身份的马君武在何种背景下译介了《民约论》?又怎样提出了自己的关注焦点,其间,展现了近代中国思想界与卢梭之间怎样的交锋与对话?产生了哪些非凡的影响?在东传中马君武扮演了何种重要角色?起到了哪些作用?又存在哪些缺憾?这些无疑需要作出详细而有力的解答。   本文具体分为三章阐释。   第一章,笔者主要追踪了马君武的简要生平,并对其丰厚的译著进行了梳理,跟踪评述了马君武对卢梭社会契约思想的传播历程。总体来看,马君武对西学著作的译介,存在这样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是,涉猎的学科门类甚为广泛。二是,其它的社会政治理论的译介对《民约论》的译介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三是,其译介活动反映了一定的时代性。四是,就《民约论》来说,原著中的一些注释大部分没有译介,因而,著作者表达的原意并不能完全揭晓。   关于马君武对卢梭社会契约思想的传播,是按照听闻卢梭其人——颂扬法国大革命——评述卢梭思想——足本译述《民约论》这样一个脉络层层深入的。从传播的整个过程看,可以总结为这样几个特点:其一,在马君武看来,只有用卢梭的民主、公意、自由思想进行思想启蒙,才能唤起民众自觉。因此,马君武以近代中国为特殊场域对社会契约思想的几个焦点问题进行了独到阐发。其二,马君武对卢梭社会契约思想的传播与近代中国革命话语密切相关。其三,传播社会契约思想主要集中在民主革命阶段,这也说明了:在近代中国,思想界输入和转译西学思想,大多出于工具理性之目的,或者存在“翻译的政治”的干扰。对于立体的卢梭,马君武没有机缘与时间进行深入剖析。   第二章,鉴于马君武在译著中及《帝民说》、《共和政体论》、《论共和国之秩序》等文中译介、评述的内容及观点,主要分析了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关于马君武关注的“主权在民”。主要从为何推崇“主权在民”、主权在民之渊源、旨趣以及主权在民的实践——共和的践行等几个方面总结与阐述。   马君武基于以下几方面原因聚焦于“主权在民”。其一,当西力东垂之时,近代中国如大革命前的法国境况一样,中国民众皆“困于暴君之专制”。其二,受友人的启迪,认为西学之原理与革命之事功相比,更具有解释效力。其三,鉴于中国民众对主权在民思想的漠然与懵懂,也是为了尽释其义且不失原意,输入这一原理。其四,马君武一再强调,主权在民说之“推阐尽致者”,非卢梭莫属。其五,主权在民思想也能够为共和制政体提供合法性的理论说明。其六,马君武认为,主权在民原理与民主革命之间的关系,是卢梭社会契约思想的主旨。   总之,在马君武看来,主权在民说揭示了以共和政体替代君主政体的合法性问题,共和政体是“主权在民”的实践方案,这关乎民主制度的理论诉求。实际上,关于主权在民之学理,马君武观照不足;而主权在民的制度形式——共和政体却成为其关注的重心。同时,又将民主与共和不相区分,甚至模糊地等同。因而,他以革命家与知识分子的双重视野评述了卢梭的主权在民思想。   其次,关于马君武评述的“公意”,主要从关注公意的前提、公意的界定、“公意”与法律之间的关系以及对“公意”译介为“公共意思”的质疑等几个方面进行细密分析。   总体上说,鉴于马君武对公意的观测视角及相关阐释,可以断定,他首先是站在公意之外评述公意,然后才在原著中详细解读“公意”的真实意涵与本质。依评述看,具体可总结为以下各个方面:   一是,公意与合理的社会秩序密切相关。二是,马君武强调,政府由公意产生,且政府只是公意的执行者,并非是公意的替代者,政府的权力因由公意主宰和授予。三是,公意与共和存在不解之缘。马君武认为,专制政体是不能容纳公意的,而只有在共和原理之下,公意才能生存。四是,共和国之法律由公意出。法律与公意关系密切,在某种意义上,法律即为公意的现实形式。五是,推出公意的目的即为追求人类的自由、平等。六是,公意以公共利益、公共福利为宗旨。   表面上看,马君武(甚至整个近代中国思想界)所有的努力皆在于体现“公意”,然而,这只是一种意会,而非学理解读。他们所表达的“公共意思”并不必然代表着永为正确与永恒的正义,与卢梭的自然法基础的“公意”存在一定的距离。因此,本意是缩短了东西方的距离,而实际上是否又为其增设了无名的屏障?!   最后,关于马君武观照的“自由与平等”,分别从关注自由思想的向度、自由平等的现实关怀、自由平等的逻辑演绎、解读自由的距离这样几个角度分析马君武的观测焦点。   马君武对自由思想的注目,主要聚焦于自由与平等相互关联这一向度上。为何单单聚焦于卢梭的自由平等观?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传播自由平等思想可以改变近代国人只知朝廷、不识国家的观念。第二,受法国大革命的激励,中国要改变帝制专政,宣传革命观念的同时,需要传输自由平等思想。这样,自由平等思想可以作为进行民主革命的理论依据。第三,自由平等是《民约论》的主旨思想之一。译介《民约论》的主要目的之一,也是向国人宣传西域的自由平等思想。   实际上,马君武无意关注自由平等思想的逻辑演绎,仅仅驻留于自由平等的现实关怀。即认为民主共和政体的建立自然即会实现自由平等。马君武那种理想化的自由,是在制度框架下的一种生存状态。它与形而上学的意志自由并无太多瓜葛,是经验的、事实的,而非超验的。这种距离并不完全是由空间与时间的差距带来的,却是不同场域两种思维方式的必然结果。   第三章,重点分析《民约论》的反响,从传播之价值、评介之不足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与综述。.   关于马君武传播《民约论》的价值。实际上,自马君武译介《民约论》以来,在思想学术领域以及塑造近代中国革命话语方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思想学术领域,马君武译介的《民约论》所产生的震慑力量及影响遍及以下几个领域:   其一,就卢梭的这部《社会契约论》著述来说,马君武依据法文原著及英文译著进行足本译述,具有开拓性价值。马君武对《民约论》的传播与译介,在近代中国以至后来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直到商务印书馆出版了徐百齐、丘瑾璋的译本出现之前,成为近代中国《民约论》的主要译本。   总结起来说,马君武传播卢梭社会契约思想的开创性,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我们驻足参鉴:第一,马君武将卢梭社会契约思想溯源至古希腊,能够发现卢梭与古希腊之间的延承关系;第二,他不单单译述了原著,而且发现了卢梭思想中的几个焦点问题——民主、公意、自由,这些问题也是今天讨论卢梭的热点与焦点,这说明他较早地注意到了卢梭思想的核心主旨。马君武没有脱离近代中国的现实问题,没有仅仅就原著而译介,译介、传播、解读与现实制度的紧密结合是他传输社会契约思想的独到之处。   其二,马君武译述《民约论》,在翻译界产生了不凡影响。在方法上,已经形成了独家风格。阅读的受众已扩展到普通民众,更具有启迪民众的效力。   其三,马君武传播社会契约思想之时,也是自身学术思想转变之时。在当时中西思想初始交融的近代中国,马君武初始推崇康有为的维新改良思想,后转而追随孙中山宣传和组织革命,致力于毕生为民主共和而奔走呐喊,并成为后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最早创建人之一。   其四,更为重要的是,马君武传播与译介《民约论》,对于亟需真理以开启民智的近代中国来说,意义尤为凸显。   在塑造近代中国革命话语方面,马君武传输《民约论》的历程以及相关评介都起到了鼓噪与激励作用。由于对卢梭《社会契约论》的译介与传播,从开创性的译述之举到翻译方法再到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宣传,马君武在其间都发挥了积极的影响,尤其是对渴望民主、自由的民众来说,译著激起的革命热情、人民主权的抗辩,迅速蔓延开来,摧毁了中国封建帝王继续延年的迷梦。它作为一种象征性标识,让普通民众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做出优化抉择,为近代中国社会与制度转型累积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关于马君武译介《民约论》之不足。笔者提出了以下观点:   第一,对近代社会契约论的整体观照之缺失。第二,以“民约”对译“社会契约”存在诸多问题。第三,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马君武仅仅译介卢梭《民约论》正文,而大部分省略了注释,这对于观察立体的卢梭还是有限的。无疑,这意味着,外来思想被移植入本土,无端附加了选择倾向性。   最后,笔者的结论是:马君武传播、译介社会契约思想,离不开近代中国的社会场域,近代中国没有一个充分的话语空间让学人研讨卢梭复杂矫揉的社会政治理论。可以说,正是“政治的翻译"抑或“翻译的政治”,构成了无形的限囿,深陷其中又无法逾越,使马君武走上了不归之路。尽管如此,马君武却以法文原著与英文译本互证译介了《民约论》,具有开创性的价值。在学术与政治之间,在学理研讨与制度建构之间,马君武试图将二者融合交汇起来,这是其传输社会契约思想的独到之处。因而,这种传播与译介对后来的共和革命以及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值得一提的是,在西学译介与传播上,马君武译述活动的价值应被抹上浓重的一笔,而不应将其过滤出去。
其他文献
出于对刑讯逼供等问题的担心,基于人权的考虑,人们越来越关注律师在刑事侦查中的地位和作用。辩护律师在场权成为热门话题的另一个方面是,辩护律师在场制度建立与否已经成为
期刊
1999年10月5日,英国伦敦市中心的铁轨上,两列火车相撞,事故造成31人死亡,数百人受伤.事故不是无缘无故发生的,应该是可预知并可防范的.如果火车司机不大意,如果信号员不等20
期刊
河北省渔业工作会议2月28日在石家庄市召开。河北省副省长宋恩华对河北渔业工作提出了“小”产业要有大作为,努力开创新局面的要求。宋恩华指出: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在深入调研的基
消费者的权利可以划分为两种。一种是以安全权为中心的一般权利,包括安全权、受尊重权、质询权、求偿权、环境权和结社权,属于民事权利,不具有制约、限制垄断行为的作用。另
《宝藏》杂志全国通联站的微信群成立于2015年,目的就是依靠现代化的通讯手段,为广大石友特别是《宝藏》杂志的忠实粉丝提供一个赏石交流的快捷平台,架起一座石友们相互沟通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计划生育政策的贯彻落实,我国农村居民的生育意愿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男尊女卑、养儿防老、传宗接代等传统思想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本文主要研究他们生育意愿转
我是Jatral,温州市第五十一中学的一名数学老师,也是一名普通宝妈。从小我喜欢自己画些小漫画,虽然没有接受过正式的培训,但是因为喜欢,倒也坚持了这么多年。其实画小轩的漫
我国经济迅速发展,高层写字楼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城市的各个角落.高层建筑的办公环境不仅关系到上班一族的身体健康还和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有密切的联系.本文探讨首先高层写字楼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