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建设快速发展和城市人口的急剧增加,城市交通负荷迅速扩大,城市道路发展速度与经济社会发展速度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城市道路交通事故频发。北京市作为全国的首都,其道路交通安全状况也不容乐观,2000年以后,北京市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平均为1468人[1],位居全国城市前列,对北京市道路交通安全状况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以更好地改善首都安全生产状况具有重大意义。本论文立足于市科委《北京市安全生产变化趋势与主要影响因素研究》课题,概括了国内外道路交通安全现状,统计分析了北京市道路交通安全状况及发展趋势,并与国外道路交通事故的发展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道路交通事故的上升与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机动化增长有着直接的关系,机动化的过程会伴随着交通事故和伤亡的迅速增长。通过应用事故致因的两类危险源理论对影响北京市道路交通安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类研究,探究了人、车、路、环境条件以及管理水平对北京道路交通安全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本市机动车辆能量的意外释放形式以车辆与车辆的碰撞为主,占总事故数的51%,其次是机动车辆与道路交通环境的碰撞事故,占总事故数的30%,而导致第一类危险源的能量意外释放的各项因素中,由于人的操作失误而导致能量控制失效占到了所有因素的83%。通过比较研究近年来国内外常用的事故预测方法,结合本论文研究对象,确定采用一种灰色系统事故预测模型来对北京市未来事故率进行预测,并得出了2008年北京市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的预测数据,经过精度检验,其预测结果具有较高的可信度。根据对北京市历年的道路交通事故的统计分析,本文从工程控制、管理控制及个人防护三个方面提出了北京市道路交通安全控制措施,从隔离交通事故的第一类危险源即车辆动能的意外释放流通渠道和控制第二类危险源两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相关管理部门掌握本市道路情况和发展趋势,明确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和对策,制定管理控制目标,起到信息参考和理论支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