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保护与经济增长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215010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经济和技术全球化的背景下,知识产权保护已经成为国际和国内的热点问题。对于一个国家而言,知识产权保护政策的实施能否促进本国的经济增长已经成为理论研究的热点。本文通过理论建模和实证检验来研究知识产权保护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证实了存在一个最优的知识产权保护强度。首先,在理论模型方面,本文使用种类扩展型的经济增长模型。企业通过投资于R&D,可以开发新的产品,从而提高企业的利润水平。保护知识产权可以使投资于R&D的企业在一段时间内获得对新研发产品的独家使用权,获得超额利润,从而进一步提高企业投资于R&D的激励,促进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但是如果保护过度,此时市场竞争受到抑制,垄断厂商的产品供给将小于最优值,这将阻碍经济增长。综合以上两点,理论模型的结论证实了存在一个最优的保护强度。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通过社会福利的角度确认了最优保护强度的存在。其次,在实证研究方面,本文通过一个广泛使用的知识产权保护强度指数来验证理论分析所得到的结论。跨国实证表明知识产权能够促进经济增长。但是考虑到不同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对发展中国家具有积极作用,但是却阻碍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随后,考虑到我国执法强度与立法强度的差异,我们利用修正后的中国知识产权实际保护强度来验证前文理论分析得到的结论。中国的实证分析表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能够促进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本文最后通过借鉴国际成功经验,给出了政策建议,并总结全文。日本的经验表明在经济发展初期应当采取较为宽松的保护政策,随着发展程度的不断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应由弱变强,这样才能够促进本国的自主创新。对我国而言,首先应当健全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加大法律的执行力度。其次应根据我国不同行业和不同地区来制定不同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
其他文献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蓬勃发展,各国的环境问题日趋恶化,许多国家实行了越来越严厉的环境管制措施。这些措施在取得环保绩效的同时,也对各国的经济增长方式产生重大影响。FDI作为国
近年来,关于不完全竞争市场动态竞争的研究发展非常迅速。与传统产业组织研究方法不同,这类研究扬弃了传统的比较静态模型或动态简化型(Reduced FormModel),采用完全动态的模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