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要深入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将绿色发展融入环保工作的始终,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补齐生态环境短板,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美丽中国新格局。因此,了解近十年来我国各省域的绿色发展水平、动态变化趋势及其空间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本文以我国30个省域2007年~2016年的数据为样本,研究绿色发展水平的变动趋势及其空间格局(西藏自治区、澳门、香港和台湾四个省域的数据缺失严重,故未纳入研究样本)。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首先基于Pearson相关系数法构建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从资源利用、环境治理、生态保护、增长质量以及绿色生活五个方面对绿色发展水平进行测算分析。运用综合主客观信息的改进纵横向拉开档次法计算指标权重,同时引入体现各省域绿色发展内部均衡性的相对均衡因子实现静态视角的多指标信息集结。采用带有“奖惩”性质的双激励控制线法实现动态视角的多时段信息集结。分别在静态和动态评价结果的基础上,对绿色发展增速运用Moran’s I分别从“逐年”和“逐层”角度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提出了针对我国绿色发展评价方法优化及绿色发展水平提升的政策建议。本文的实证结果表明:(1)从绿色发展水平的静态评价结果来看,近十年来,我国绿色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且呈现出较强的发展潜力,全国平均累计发展增速达38.35%,绿色发展前景乐观,主要推动力量是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治理水平的提升。(2)从绿色发展水平的动态评价结果来看,北京、重庆等地绿色发展水平较高,且增速位居前列,其发展经验可供其他省域借鉴;宁夏、新疆等地发展现状不容乐观,且发展速度较慢,应重点关注此类地区绿色发展水平的改善。(3)从绿色发展增速的空间自相关分析来看,30个省域的发展增速存在显著的全局空间自相关效应,其中中部地区呈现高值聚类。各省域在环境治理和经济增长质量方面的发展差距是导致空间发展不均衡的主要驱动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