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三体石经古文辑证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rdontang5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抄古文是历史上发现后经过辗转相抄并流传于后代的战国文字。魏三体石经古文作为传抄古文的一种,其点画的准确度更高,可靠性更大。但它们毕竟是经过长时间的传抄后才被刻写上石的,加之出土后著录又颇为分散,从而为石经古文的研究利用带来了很大的不便。鉴于此,本文对历代传抄或发现的石经古文作了全面收集,并通过与出土古文字材料的比较,对这些古文进行了客观的评价,在此基础上总结了石经古文的形体演变特点。全文共分六章,约十二万字。  本文源流部分介绍了碑数、经数、刊立时间等有关三体石经的基本情况,回顾了石经变迁、劫难的历史以及出土著录的情况,统计历代出土或发现的石经材料,共得古文单字542个。为了加深对石经古文的认识,本文第二章对石经古文与篆隶二体文字的用字进行了比较,并探讨了产生差异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展开了石经古文的形体研究。认为,石经古文一方面仍保持着战国文字的构形与用字特征,同时还呈现出许多出土战国文字甚至是同类传抄古文所不具有的新特点。第四、五两章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在这两章里将38则共56个形体讹别不知所从的石经古文纳入研究范围作了详细疏证,并以这些古文为例结合其他材料从简化、繁化、偏旁变换、笔势变异、形体讹变、以隶作古六个方面探讨了石经古文的形变特点。研究发现,这些变化有的是在汉字形体发展过程中发生的,有的是在传抄过程中发生的,有的则是后人篡改伪造的结果。由此认为,研究传抄古文的形变现象首先必须看它们是否符合汉字发展的一般规律,然后重点考虑古文在传抄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最后结合当时特定的时代背景与载体特征来考察是否有后世伪造的因素存在。文章最后一部分是石经与今本《尚书》、《春秋》文字的比较研究,这对认识古书的流传过程,特别是在古人尊经观念影响下经书流传递变的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科技发展对当代人的审美活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主要探讨它对审美活动的负面影响。作者的主要工作和新的观点可概括为下面几点:  1.讨论了科技发展对自然美的破坏。自
黄春明的小说是台湾特殊社会环境、经济环境和人文环境中孕育而出的艺术精品。它洋溢着强烈的地域色彩和文化气息。本文试图从黄春明的经验世界与创作历程、原乡叙述与乡土认
谈了对“打造自主、高效、生命化课堂”的三点建议:充分利用导学提纲;利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赏识每一位学生,及时对学生作出评价。 Talked about the “build an
从艺术的门类来说,小说与影视同属一个范畴,可称为“大文学”的范畴。随着电视作为一种高科技传媒事业地位的日益确立,文学与电视的关系更为密切。电视剧因为改编名家小说而扩大
对于工人阶级的研究在国内外早以形成了一定规模,尤其是国外社会学、人类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很多,也比较成熟;但在国内,改革开放以后工人阶级转型期研究逐渐增多,主要集中在国有大中
对知识分子心灵轨迹的探寻始终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个核心主题,与前两个十年相比,四十年代这一题材的文学创作尤其具有丰富厚重的内蕴,这是与四十年代中国社会复杂的社会、政治和
本论文研究小说中的身体再现问题,研究小说如何想象两性的身体,并特别关注身体与创伤的关系。本文主要选取了王安忆、铁凝、莫言、王小波、徐小斌五个作家的小说,并在相关主题上
本文以“底层生活”电视剧为研究对象,在国家对“底层”和“和谐社会”建构的具体政治和历史语境中,分析这一题材电视剧的叙事方式,并进一步揭示这些基本元素所具备的意识形态功
学位
本论文研究的是粤剧《紫钗记》对明汤显祖传奇《紫钗记》的改编,对唐涤生的粤剧舞台表演剧本和汤显祖的明传奇,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并希望能借这一个案来探讨现代的地方戏剧本对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