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驱动的带式输送机轴承故障诊断技术研究

来源 :中国矿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lidan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带式输送机作为散料运输的主要装置,被广泛运用于矿山、冶金、港口等工业领域,具有输送能力强、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和通用性好等优点。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长距离、大运量、高带速等大型带式输送机已成为发展的主要方向。但是由于带式输送机运行工况通常较为恶劣,重载、疲劳、腐蚀、高温等因素使其核心零部件不可避免地发生不同程度的故障。零部件中滚筒轴承作为主要支撑部件,其健康程度严重影响设备的运行状态和运行效率。相对于其他零部件而言,轴承封闭的结构往往很难判断其健康状态。故障一旦发生必将影响整个生产作业,甚至导致生产瘫痪,造成不可弥补的经济损失。因此,开展基于振动信号的轴承故障诊断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带式输送机滚筒的主要支撑部件轴承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轴承振动信号自身特点以及运行工况中存在的噪声干扰和转速变化等问题开展研究,形成基于振动信号的轴承故障诊断技术,为保证轴承以及带式输送机的安全运行提供理论支撑和技术解决方案。主要内容包括:(1)针对轴承的具体机械机构和工作方式,探究轴承故障自身的振动信号特点以及实际运行工况对振动信号的影响方式。分析基于振动信号的带式输送机滚筒轴承故障诊断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问题的难点所在。同时对样本数据的来源、采集方式以及轴承故障模拟实验台的搭建做了详细的介绍。(2)针对轴承振动信号中存在的噪声干扰问题,从频谱的角度提出了一种基于频带特征的轴承故障特征频率提取算法。首先通过构建Hankel矩阵拆解时域信号,获得信号中噪声的多样性表达。然后使用频谱融合的方法重构频谱,有效消除了背景噪声的随机特性,减少了噪声对频谱中共振频带的干扰。同时在频谱重构中引入PSO算法,以频谱幅值的标准差为适应度函数,优化Hankel中的延迟参数和嵌入维数,获得最优时域信号拆分矩阵,提高对样本内噪声随机特性的利用程度。最后利用MOMEDA算法,通过设计最优滤波器和对指定频率区间频率构建峭度谱图,有效提取边频带中包含的周期性故障成分,实现对轴承故障特征频率的准确提取。(3)针对单一故障频率特征指标无法区分故障程度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分步式VMD和多特征的轴承故障程度诊断算法。首先为了解决不同信号分量在VMD分解时无法统一分解参数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分步式VMD算法。该方法采用单分量、欠分解的分解方式,逐次提取信号中的共振频带,有效避免了不同信号在特定分解参数下存在的分解效果不佳的问题。然后提出了一种基于片段标准差的初始化方式,通过滑移截取片段并计算标准差值有效预估中心频率位置,提高了中心频率位置搜索结果的稳定性。最终通过从信号分量中多角度提取基础特征并构建故障识别神经网络,建立多特征与轴承类别标签的映射关系,有效实现对不同程度轴承故障的精确诊断。(4)针对VMD分解参数选择困难和特征提取过程复杂的问题,基于VMD分量中心频率位置特征开展研究,提出了一种完备中心频率特征矩阵构建方法。首先通过研究不同的分量数量和边带约束大小对信号分解的影响,设置合适的完备信号分解参数组合。然后基于分解参数组合,依次对原始信号进行VMD分解,提取每次分解中各个信号分量的中心频率特征向量。并将得到的每一组中心频率位置结果重新组合,搭建一个完备中心频率特征向量。该方法有效避免了VMD分解参数差异对信号分解效果的影响,同时进一步提高了中心频率位置分布特征的完备性。最终通过神经网络构建完备中心频率特征与类别标签之间的映射关系,实现对不同轴承故障程度的有效诊断。(5)针对不同轴承转速下相同故障特征差异较大,无法实现多转速下的轴承故障诊断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特征和CNN的轴承故障诊断算法。首先通过对不同转速下的信号频谱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VMD的图像特征提取方法。该方法通过VMD单分量搜索提取信号中幅值最为突出的共振频带分量,并基于该分量的中心频率从原始信号中截取特征图像。该方法既有效提取了信号的敏感频带,又避免了VMD分量重构中的边频细节丢失问题。最后将提取到的不同转速下的图像特征标记相同的类别标签,通过构建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和样本训练,实现网络参数的优化、内部特征的进一步提取和信号与标签之间映射关系的精准构建,最终实现不同转速下的轴承故障诊断。文章最后对论文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对相关的研究技术进行了展望。该论文有图87幅,表10张,参考文献170篇。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我国的浅部煤炭资源逐渐枯竭,大量煤矿濒临关闭,与此同时,关闭的矿井内存在煤炭开采形成的巨大空间,如果利用残存矿井巷道和采空区的天然高差,将其改建为地下储能站,不仅可以有效保护和利用地下水资源,也会带来巨大经济效益。因此,研究废弃矿井再利用既是该项技术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也契合国家能源战略的重大需求。鉴于此,本文针对废弃矿井充分采动后上覆岩体的裂隙发育及储水蓄能,综合运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地球物理
学位
环境和生命体中污染物及活性物质的高灵敏和高选择性检测一直是荧光探针领域研究的重点。罗丹明类溶液型荧光探针因具有较大的摩尔吸光系数、高的荧光量子产率、较大的Stokes位移等优点而持续被广泛关注。近年来,四苯乙烯(TPE)类探针因其优良的聚集诱导固体发光性能(AIE)成为研究热点。因此,四苯乙烯耦合罗丹明荧光探针可能表现出不同发光机制的协同作用,实现更高选择性和高灵敏度等优异特性。本论文通过四苯乙烯
液氮作为一种属性优良的压裂介质,对煤体存在多重致裂效应,其在煤层气开采中的潜在应用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本文针对低渗煤体液氮致裂增透的关键科学问题,综合运用室内试验、理论分析及数值仿真方法,系统地研究了煤体液氮低温致裂的宏微观力学机制;探究了液氮循环冻融对煤体变形破坏及渗透性的影响规律;在揭示液氮多重致裂效应对煤体压裂效果影响的基础上,建立了液氮影响下煤体压裂裂纹启裂准则,分析了液氮循环冻融对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