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血吸虫病是一种人兽共患病,在76个国家和地区流行,估计有近2.1亿人感染,其中2千万人有严重症状。患病家畜是我国血吸虫病的重要传染源。现今对家畜血吸虫病诊断主要采用病原学诊断技术(粪便毛蚴孵化法)和免疫学诊断技术(检测血吸虫特异抗体)。随着我国血防成就的取得,家畜血吸虫感染率和感染度越来越低,病原学诊断方法因漏检率高而难以及时发现病畜和准确了解疫情。目前所用免疫学技术大多是基于检测抗血吸虫抗体的方法,和其它吸虫病具有交叉反应,且难区分现症感染和既往感染。因此,研制高敏感性和特异性的家畜血吸虫病诊断技术对我国实现消除血吸虫病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前期,一些学者开展了检测宿主体内血吸虫循环DNA的PCR技术研究并在诊断人和实验动物的血吸虫病方面取得了不错效果。本项研究的目的是建立一种诊断家畜日本血吸虫病的PCR技术。本研究根据国内外在人和实验动物中的研究结果,用感染日本血吸虫的兔血清对日本血吸虫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Ι(COΙ)、线粒体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Ι、G55A上高度重复的逆转录子SjR2为目的基因进行PCR扩增,通过比较,筛选出SjR2作为目的基因,建立了诊断家畜血吸虫病的巢式PCR技术。该巢式PCR技术扩增产物为Sj R2基因的231 bp片段。应用建立的巢式PCR技术分别对日本血吸虫成虫、片型吸虫成虫、捻转血矛线虫成虫、1到80个日本血吸虫虫卵的DNA进行扩增,观察该巢式PCR技术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通过对人工感染后不同时间节点山羊和水牛的血清及血纸进行检测,比较血清和血纸用于家畜血吸虫病诊断的优劣,同时观察该技术可否用于血吸虫感染的早期诊断;对来源于39头牛人工感染后14和28天的78份血纸、从安徽省黄山市收集的42份血吸虫阴性牛的血纸分别进行检测,以评估该技术的诊断效果;最后,我们应用该方法对东至和望江两县的家畜血吸虫病进行了调查。应用建立的巢式PCR技术,可以从日本血吸虫成虫、虫卵以及日本血吸虫感染的山羊和水牛的血液样品中检测目的片段,但不能从肝片吸虫和捻转血矛线虫检出,显示该技术具有良好特异性。该技术的敏感性为可以从1个日本血吸虫虫卵中检出目的片段。血纸和血清均可用于家畜血吸虫病的诊断,但血纸的诊断效果优于血清。应用血纸进行检查,在感染第3天和第4天的山羊和水牛以及治疗收的34和37天的羊(含有少量童虫)均可获得阳性结果,但利用血清进行检测则不能获得阳性结果,显示该技术可以达到早期诊断目的。对感染后14和28天的牛血纸进行检测,敏感性分别为92.30%(36/39)、100%(39/39)。该技术诊断家畜血吸虫病的特异性97.60%(41/42)。对东至和望江两县的家畜血纸样品进行检测,牛的阳性率分别为6.00%和8.00%,山羊的阳性率分别为22%和16.67%。两县山羊的阳性率均高于牛的阳性率,东至县具有显著差异但望江县没有显著差异(P值分别为P<0.05和P=0.23)。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建立的巢式PCR技术可以用于诊断家畜中日本血吸虫病,对东至和望江两县的调查结果显提示山羊日本血吸虫病的防控应引起足够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