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福建藏书家龚易圆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xun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龚易图(1835~1893),字少文,号蔼人(亦作蔼仁)、又号含晶,是清末闽籍重要藏书家,其主要藏书处鸟石山房和大通楼共庋藏书籍达十余万卷,汇集了众多闽先贤之旧藏。民国中,其十二孙龚礼逸重检藏书,参以龚易图在日所撰《鸟石山房藏书目录》,重校编定了《鸟石山房藏书简明目录》,後又编成《大通楼藏书目录》傅世。此二目是考察福建近代藏书史的重要资料。   清末民初,福州有龚蔼老(易图)及陈弢老(实琛)二老望重士林,人称“南陈北龚",而城北大通模舆城南沧趣楼亦相辉映。然後者以帝师名,所受关注自然较多,其书现藏福建师范大学,沧趣楼也至今尤存;大通模则在建国後夷为平地,所藏书籍泰半流转台湾及日本,剩余部分则分藏福建省图书馆和福建师范大学。龚易图其人及其藏书似未得到足够的重视。   笔者在师友的指点和帮助下,详尽地查阅了福建省图书馆的文献资料,包括龚易图本人的着述、藏书,关於他的家族的记载,他身前身後亲友同僚对他的记述,以及他同时代人及知交好友的着作,从中条析他的生平,并对他的藏书活勤、藏书源流、藏书特色及藏书去向做了相关的考证和论述,希望能为近代福建藏书史的研究添砖加瓦,为相关研究者和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一些资料。
其他文献
“存在”是人类人文视域里的一个基本命题。如海德格尔所理解的,其本质是可能性的存在,而非“现成存在”。米兰·昆德拉也认为小说家应画出“存在的地图”,从而寻求人及人所
罗门是台湾著名诗人,也是著名的现代诗创作大家,他的诗歌以“现代”与“前卫”著称,读罗门的诗歌我们确实能够感觉到浓重的“现代感”,这来源于他对“现代”的深入探视,以及由此引
作为一支处于地理和社会双重边缘上的族群——玛丽玛萨人,长期致力于传统玛萨文化的传承,坚守固有的“玛萨族”认同。在现代化的语境中,认同进一步被强化,族群的自我建构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