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伯特·弗罗斯特《理性假面具》中理性与宗教间两难的解读

来源 :中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tmi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罗伯特·弗罗斯特的《理性假面具》是一部诗剧作品。它以约伯、推雅推喇、上帝和撒旦为主要人物讲述了他们在最后审判日关于理性和宗教的一次对话。对话不仅反映了《理性假面具》中人类和宗教人物之间不能互相理解的情况,更反映了作者自己在理性和宗教间的两难。弗罗斯特首先是位理性主义者。通过对约伯和推雅推拉追寻理性过程的描述,弗罗斯特将自己的理性主义观点反映于这两个理性的现代人的言行。弗罗斯特同时也是位有神论者。在对上帝和撒旦宗教辩护过程的刻画中,他又借这两个宗教人物之口表达了自己对于宗教真理的思考。《理性假面具》中反映出的理性和宗教观的对立为揭示弗罗斯特理性与宗教间两难的实质打下了基础。弗罗斯特关于世界是由物质和精神构成的二元主义观点和他根据需要取舍理性和宗教的事实很好地解释了他在理性和宗教间的左右为难。就造成弗罗斯特两难困境的原因,本文从其父母截然不同的世界观、自身的教育经历、不幸的家庭遭遇和友情的影响,以及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这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总之,通过讨论作品中的四个人物,并联系弗罗斯特的生平来探究他的两难的表现、实质以及原因,本文不仅有助于读者更深入了解《理性假面具》的内涵以及弗罗斯特的思想,还为普遍存在于美国人心中的理性宗教之争提供了一个例子。
其他文献
语言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生变化。语言又是社会变迁的晴雨表。在不断发展变化着的语言各要素中,词汇是最活跃、最敏感的要素。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
传统的翻译研究视翻译为语言转换,译文对原文的“忠实性”是翻译质量评估的首要条件。这种研究方法往往过于注重字词或句子的翻译,片面追求字与字、词与词或句与句之间的对等,而
约翰·班扬是英国著名的作家与牧师,因其著作《天路历程》而成名。他一生中读得最多的书就是基督教最经典的著作《圣经》,正因为他对《圣经》的熟知,才写出了影响无数人的经典著
《马蒂斯故事》是由马蒂斯的作品直接或间接引发的3个故事,是A.S.拜厄特对野兽派绘画大师马蒂斯作品的“和谐精神”唱出的知音礼赞。马蒂斯以画作彰显生态和谐的美好,而拜厄特
德国翻译理论家Vermeer和Nord二十世纪八十年启动的功能目的论对于实用翻译实践和研究极为有效。该理论认为翻译行为是由翻译目的决定的,即:目的决定手段。在多数情况下,翻译目
经历三天,王思聪(ID:iG.WXZ)完成LPL电竞选手成员资格审核后,于19日下午以首发AD的位置代表iG.LOL战队登上了LPL的舞台,并2:0拿下职业生涯首胜.rn赛后采访中王思聪也承认了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