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孔材料负载钯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加氢脱氯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0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大量的工业排放和农药化学品的应用,有机氯化合物逐渐成为污染环境的一大来源,影响和制约着人类的生活和健康,有机氯化合物的脱氯降解总是受很多人的关注。虽然已存在很多脱氯方法,但大多存在缺点如昂贵的成本、脱氯产物不彻底和过程复杂,而将有机氯化合物加氢脱氯降解不但可以减少污染源还能转化为可以利用的有机物。开发高活性、高选择性、寿命长的多相催化剂用于加氢脱氯反应越来越受到大家的欢迎。本文对多孔材料负载钯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有机氯化合物加氢脱氯反应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首先通过傅克反应和浸渍法制备了有机微孔聚合物负载的钯催化剂KAPS(Ph-PPh3)-Pd,通过红外、固体核磁、N2吸-脱附、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其进行表征,然后探讨了时间、催化剂的量、温度、溶剂、碱对氯化苄脱氯反应的影响以及催化剂的循环使用次数,得出最佳反应条件是时间是15min,催化剂的量是20mg,温度是80℃,溶剂是EtOH,碱是K3PO4·3H2O,循环13次产率仍达到50%。在该条件下底物拓展时,延长反应时间,氯化苄衍生物几乎都能转化得到较高的产率,在相同条件下氯苯类衍生物只需通过改变H2为氢源,也能完全转化,产率在90%以上。其次合成了不同载体负载的钯纳米颗粒催化剂,并且用SBA-15介孔材料为载体,加入与氯化钯不同质量比的柠檬酸,调控了不同粒径的氧化钯纳米颗粒,通过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镜对其进行表征,并且不同粒径的氧化钯纳米颗粒催化剂在氯化苄加氢脱氯反应中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活性差异。
其他文献
作为一种新型样品预处理技术,固相微萃取(SPME)由于其操作简单,溶剂用量少等优点,已经在各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发展。SPME涂层材料对方法的灵敏度、稳定性、耐磨损、耐腐蚀性至关重要
碳化钙是一种廉价易得的工业固体原料。它由氧化钙与焦炭在电炉中高温焙烧而得,近几年的研究表明碳化钙可由可再生的生物炭在低温下快速得到,使得碳化钙成了一种极其绿色的化学反应原料。传统上利用碳化钙作为原料制备有机化合物时,必须首先将其转化为乙炔,再由乙炔参与反应来制备。而乙炔作为一种气体,其易燃易爆的特点使得储存与运输不便,参与反应时条件苛刻,操作难度大。因此,如果可以直接利用固态碳化钙作为绿色原料而不
在生物酶氧化和化学氧化过程中,除了具有氧化还原活性的金属离子,一些非氧化还原活性的金属离子(Redox-inactive metal ions)也会对氧化反应产生较大影响,但其作用的机理尚待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