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国作家A·S·拜厄特以其渊博的学识和艺术性的创作手法在英国文坛独树一帜。身为作家、评论家和短篇小说家的拜厄特在1990年因其巨作《占有》荣膺英国最权威的小说奖“布克奖”(the Booker Prize),同年又斩获爱尔兰“国际小说奖”(the Irish Times International Fiction Prize)。这部集拜厄特的睿智及勃勃雄心于一身的鸿篇巨著一经出版就引起了研究学者和其他人的极大关注,小说当中包含的书信体、成长小说及侦探小说元素、神话和童话故事等使他们为之着迷。国内外的学者主要从女性主义、后现代主义、历史主义及互文性等几个角度对《占有》进行研究和解读。虽然有学者从互文性角度对《占有》进行研究,然而从这一角度解读这部小说中的互文性特征仍然有比较大的研究空间。本文试图从戏仿、典故、原型这三个互文性手法角度来分析《占有》中的互文性以便帮助读者理解拜厄特是如何巧妙地将自己渊博的学识及她对历史和女性的关注结合在一起的。本文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介绍拜厄特的地位、文学成就、国内外对《占有》的学术研究成果、互文性理论以及本论文的选题意义。第一章到第三章着重分析互文手法在《占有》中的具体应用。第一章分析拜厄特对侦探小说、浪漫传奇和成长小说的戏仿以此来表达作者对历史的怀旧情感也达到读者可以了解《占有》是一部充满互文性小说的目的。文学评论家和读者作为《占有》中的侦探充分利用拜厄特给出的原文文本以及虚构文本中的每一个线索,肩负着揭示维多利亚时期两位诗人神秘爱情的责任。在侦探过程中,读者的动态参与实现了拜厄特的文学创作理念:将阅读的愉悦与写作的愉悦结合在一起。拜厄特将维多利亚时期和现代时期的爱情进行比较以此来讽刺当代社会存在缺乏炽热情感、缺失对浪漫重视的现象。此外,作者对成长小说的戏仿强调与历史的联系。第二章探索小说中运用的童话故事和神话典故表明拜厄特对文学传统怀有崇敬和欣赏的态度同时也表现出作者对于女性生存状态的关注。在《门槛》中克莱德选择了死亡而不是权力和性爱打破了女性是诱惑者和灾难引起者这一刻板形象。梅鲁西娜女神这一典故的运用表明了拜厄特对女性、爱情和婚姻的独特而深刻的思考。拜厄特《水晶棺》版本中的公主更加强大充分展现了女性的自我意识。第三章从原型颜色、原型情节和原型人物角度来分析拜厄特对女性爱情、事业和婚姻的关注。白色作为贯穿《占有》全文的基本色一方面代表着艾伦的纯洁和天真,另一方面也象征着拉莫特和莫德封闭和被边缘化的生存状态。然而黑色象征着罗兰神秘的生活和黑巫师的邪恶魔法。身处不同时代的梅鲁西娜、拉莫特和莫德这三个女性形象将远古时期、维多利亚时期和现代时期结合起来表明了历史的连续性。最后一部分总结拜厄特在《占有》中运用的互文性写作手法以及从中体现出拜厄特对女性和历史的态度。互文手法强调文本与文本间的关系,互文手法研究给读者提供了一种崭新的阅读拜厄特及其作品的方法,同时也能让他们更好地理解拜厄特创造性的叙述技巧和独特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