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水条件下具有冲击倾向煤体破坏前兆红外声发射特性研究

来源 :黑龙江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nooneknow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具有冲击倾向性煤层开采中,通常采用煤层注水卸压的方式来保证安全生产,但是生产过程中采用此方式的煤体在高应力作用下局部有时依然有冲击事故发生。为了减少冲击危险事故的发生,提高局部危险区域的可预测性和可预警性,对局部危险区域注水煤体失稳前兆信息的监测研究显得尤为关键。针对上述问题,本文通过接触式声发射设备和非接触式红外热像设备对具有冲击倾向性注水煤体(自然吸水状态煤体、饱和吸水状态煤体和天然含水状态煤体)进行单轴荷载组合监测试验,以求从内外两方面来监测煤样失稳破坏的演化过程,从而揭示具有冲击倾向煤体局部危险区域受力失稳前红外辐射和声发射前兆变化规律,通过试验研究本文取得了如下主要研究成果:(1)煤样结构失稳前声发射演化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声发射平静期、声发射弱活跃期和声发射强活跃期。煤样吸水量越大,相同荷载下煤样承载时间缩短,局部失稳现象出现越早,声发射突增点也出现越早。煤样失稳前声发射信号突增明显且具有一段平静期。此现象的出现可作为煤样失稳前兆的判断依据。(2)注水煤样AIRT-时间演化和应力-时间演化趋势相似,煤样结构失稳前AIRT先于结构失稳应力下降而下降,吸水量越大这种趋势越明显。煤样失稳前红外热像的红外前兆异常区显现明显。煤样吸水率越大红外热像异常点与周围环境温差越小,但是红外异常点显现越明显。首次红外异常区的出现可作为煤样失稳前兆的判断依据。(3)通过对比分析注水煤体在结构失稳演化过程中的声发射和红外辐射特征信息可知:声发射信号增多只知道损伤加剧但不知何时煤样失稳破坏,虽然红外热像的出现时间比AE信号出现晚,但是,它却比AE信号结束早。因此,红外异常点、带或面的出现则能更加直观和明显的预示煤样失稳破坏。利用声发射和红外热像特征参数建立了煤体损伤模型,从内外两方面分析了注水煤样损伤演化规律。通过实验研究发现两种监测手段可优势互补,其组合监测能较好的预测煤样失稳破坏。
其他文献
通过对神东矿区中心区和北部区不同矿压显现特征的现场实测,得出神东矿区存在大采高正常矿压和大采高颠覆性矿压两种截然不同的矿压。中心区大采高工作面具有安全、高产、高效
本文介绍了国内外洗选事业的现状,阐述了几种主要的块煤分选设备以及各自的优缺点,从而说明了浅槽重介分选机在块煤分选上的优越性。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自50代起就开始浅槽重介分
炮孔填塞是爆破施工中的一个必要环节,它对爆破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无填塞或填塞效果不好会产生大量飞石和有毒气体,并形成强烈的空气冲击波,造成人员伤亡。所以,炮孔填塞的研究对提高爆破效果和减少危害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在矿山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学者对炮孔填塞长度及填塞物运动规律的研究。介绍了决定炮孔填塞与否的因素,炮孔填塞的作用机理及不同填塞材料和有无填塞物对爆破效果的影响,并对填塞长度和填塞物运动
山东华泰矿业有限公司三采区开采范围内地表为村庄和农田,且铁路线近似南北、莱麻公路近似东西横贯矿区,属典型的“三下”(建筑物下,铁、公路下,水体下)资源。为解决华泰公司
传统的柴动防爆无轨胶轮车尾气污染较高,使得井下空气污浊,所以近年来纯电动防爆无轨胶轮车发展迅速。某煤矿机械企业设计了一种单防爆驱动电机驱动的防爆无轨胶轮车,在设计
在煤田开采过程中,煤层顶、底板砂岩含水层构成了煤层的直接充水含水层,是煤层遭受顶、底板水害威胁的主要来源,对巷道的设计、开采方案的制定和矿井水害的防治工作都起着至关重
普通齿轮马达是一种动力输出液压元件。其结构简单、工作环境要求较低、成本较低,但同时其输出转矩脉动大、径向力不平衡、工作噪声大。多齿轮马达是基于普通齿轮马达提出的新型动力输出液压元件。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普通齿轮马达径向力不平衡,输出转矩脉动大的缺点。在综合分析多齿轮马达的工作原理后,对多齿轮马达齿轮的径向液压力、啮合力进行了理论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其中心轮径向液压力、啮合力基本平衡;同等条件下,行
艾维尔沟矿区含煤地层为下侏罗系地层,地层总厚度2441.1m,平均厚度538.7m。矿区总的构造形态为单斜构造,走向近东西,向南倾斜,倾角7~45°,东缓西陡。无褶曲构造,断裂发育,其
岩爆是一种直接威胁施工人员和设备的安全的动力失稳地质灾害,早已成为世界性的地下工程难题,但由于岩爆问题极为复杂,国内外对岩爆发生的机理缺乏系统全面的认识,对岩爆的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