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NLBP算子的人脸识别与人脸特征定位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y12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脸识别技术拥有重要的应用和理论价值。它已经成为模式识别、计算机视觉、图象处理、认知科学以及神经系统科学等研究领域的热点课题。作为一种有效的人脸表示算子,局部二元模式LBP(Local Binary Pattern)在人脸识别问题中已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但是原始的LBP算子存在其固有的缺陷,因此本文首先针对人脸识别这一个特殊问题,在LBP算子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非局部二值模式NLBP(Non-Local Binary Pattern)算子。相对于原始LBP算子,新的NLBP算子具有以下优点:1.NLBP算子不仅能挖掘图像中的微观局部模式,还能挖掘出对识别技术有帮助的非微观模式,实现了多尺度的分析功能。2.NLBP算子能够增强和突出人脸中的关键、显著特征,这些关键、显著特征能够提高识别准确率。3.NLBP算子能够提高人脸表示对遮挡以及误配准的鲁棒性。人脸特征定位是人脸识别的关键技术。本文利用NLBP算子设计了两种新的人脸特征定位方法,它们在人脸识别系统中有着不同的应用:·基于NLBP的人脸特征区域快速定位方法;由于大尺度NLBP算子具有突出人脸特征区域、以及对非相关区域进行抑制的能力,我们设计了能对人脸特征区域进行快速搜索和定位的方法。所提出的方法在实验中显示出了较可靠的性能,可以被用作很多特殊人脸识别技术的预处理技术。·基于NLBP的人眼精确定位方法;本方法采用了两阶段定位的策略,充分利用了大、小尺度NLBP算子对人脸特征不同的增强和突出能力。首先确定出人眼的大致区域,然后利用人脸图像中左右眼的相似性在粗糙区域中精确地定位出人眼的位置。所提出的方法能够被用来进行人脸图像的配准、或者人脸姿态预测。结合运用人脸检测技术和这两种新的定位技术,我们在原始采集到的完整静态以及视频图像上进行了实验,并展示了这三种技术挖掘出的信息在人脸识别系统中的运用。
其他文献
微波辐射计是气象卫星上的核心星载仪器,要从气象卫星获得高质量的图像,实现对地或大气等的精确观测,必须实现对微波辐射计扫描运动的高精度控制。本论文就微波辐射计的扫描
目前,我国制瓶机生产玻璃瓶的生产效率相对较低,而国外制瓶机正向机电一体化,智能化发展。因此对制瓶机的开发有着广阔的开发前景。永磁交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是制瓶机系统的核心部分。交流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是个典型的非线性系统,系统的动态性能会因系统存在非线性因素、内部参数时变和负载变化呈现很大的差异。这使得把握系统运行环境和建立受控过程准确的数学模型比较困难。传统的线性常参数PID控制器很难取得非常满意的
随着机器人应用的发展,在多任务和复杂环境下,为单一任务而设计的具有单一结构的传统机器人难以发挥其作用,可重构模块化机器人应运而生,它是当前机器人发展的一个前沿分支。可重
21世纪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进入了3G时代,在现行的3G标准(TD-SCDMA、CDMA2000、WCDMA)中,码分多址(CDMA)技术成为主流技术。在CDMA系统中存在三种干扰:多址干扰、加性白噪声干扰
电磁层析成像(EMT)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基于电磁感应原理的工业过程成像技术,它可以同时获得物场空间的导电率和导磁率的分布信息,拥有结构简单、系统成本低、
本文分析了网络化自动发电控制系统中的信息传输时延;针对网络化自动发电控制系统中的随机网络时延,提出了网络化自动发电控制系统基于神经网络的预测控制方案,并成功用于单区域网络化自动发电控制系统中,仿真结果表明方案中执行器前加入缓冲区,能较好得补偿随机网络时延;提出了网络化自动发电控制系统的预测函数控制方案,并将此方案应用到一个两区域网络化自动发电控制系统中,仿真结果表明预测函数控制加缓冲区的控制方案具
MR阻尼器(磁流变阻尼器)是一种常被用来进行结构振动控制的装置。现有的对MR阻尼器的控制一般为电压型且处于对单台MR阻尼器的控制的状态,不仅缺乏主机系统对阻尼器工作状态的图形化监测,而且阻尼器的工作参数不能被保存下来,不便于对阻尼器的工作状态分析。基于无线网络的MR阻尼器监控系统对多台MR阻尼器控制器进行监测控制,并且将各阻尼器的工作参数保存下来,为工程人员分析阻尼器的状态提供便利,对MR阻尼器的
气泡是玻璃瓶生产过程中常见的现象,也是一种常见的缺陷,对于不同用途的玻璃瓶国家有相应的检测标准,其中对啤酒瓶的气泡缺陷进行了严格的规定。本论文叙述一种利用数字灰度图进
设计和实现了一套个人仪器系统,具体包含一种微弱信号检测仪器和两种电子测量仪器:数字锁相放大器、逻辑分析仪、数字示波器。系统基于虚拟仪器技术,采用PC-DAO结构,硬件上仅包含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开展,以及各种生物基因序列的研究,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分子序列数据。对这些序列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处理推动了生物信息学的发展。随着基因序列的增长,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