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
癫痫是多种病因导致的脑部神经元高度同步化异常放电的临床综合征,颞叶癫痫是难治性癫痫中最常见的类型,海马硬化是其最突出的病理特征。近年来国外有学者提出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是脑内一个重要的蛋白水解系统,尿激酶(Urinary type plasminogen activer,uPA)是颞叶癫痫基因表达上调最明显的基因之一:尿激酶受体(Urinary type plasminogen activer recepter,uPAR)在癫痫形成过程中的神经网络及环路的重组中起重要作用。但多年来对uPA及其受体uPAR的研究一直集中在肿瘤方面,与癫痫的关系的研究较少。研究表明养血清脑颗粒有辅助抗癫痫作用,并可改善癫痫患者发作后烦躁、头痛等不适,改善患者的认知。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缺少治疗癫痫的科学依据。
本实验旨在通过戊四氮点燃大鼠慢性癫痫模型观察行为学与大脑颞叶皮层和海马uPA、uPAR的表达变化探讨uPA、uPAR与慢性癫痫反复发作的关系,并探讨养血清脑颗粒(Yangxue Qingnao Granule,YXQN)的干预作用。
方法:
建立戊四氮(Pentylenetetrazole,PTZ)点燃的大鼠慢性癫痫模型,按体重随机区组设计分为A组(生理盐水对照组),B组(PTZ致痫模型组),C组(PTZ+VPA),D组(PTZ+VPA+VXQN),E(PTZ+YXQN)。每组由10只SPF级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组成。大鼠行为学观察采用Racine分级标准,记录每次干预后1小时大鼠的行为学变化。当B组大鼠全部达到点燃标准后,断头取脑,进行HE染色,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各组大鼠颞叶皮层和海马结构内uPA和uPAR的表达水平。
结果:
1.大鼠行为学观察结果:A组发作级别为0级,C组和D组发作级别为0-Ⅱ级,B组和E组发作级别为Ⅳ-Ⅴ级。
2.HE染色结果:A组颞叶皮层和海马组织结构正常。B组颞叶皮层及海马细胞分层紊乱;神经元数量明显减少,分布不均,神经元变性呈三角形,细胞核呈空泡状,胞质少,并可见不成熟神经元;胶质细胞增生,小血管充血增生,散在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血管周围淋巴套形成,可见嗜神经细胞现象。C、D、E组颞叶皮层及海马细胞分层较正常,神经元数量稍减少,偶可见神经元空泡变性、死亡,胶质细胞增生,小血管增生。
3.免疫组化结果:与B组相比,A组颞叶皮层及海马uPA、uPAR表达均明显降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C、D、E各组的颞叶皮层及海马uPA、uPAR均表达降低,其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相比,A组颞叶皮层及海马uPA、uPAR均表达降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颞叶皮层及海马uPA、uPAR表达均明显增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E组海马uPA、颞叶皮层及海马uPAR均表达增高,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海马uPA表达降低,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海马uPAR表达增高,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癫痫大鼠颞叶皮层和海马组织中uPA及其受体uPAR蛋白表达明显增高,表明uPA及其受体uPAR可能与癫痫病理生理改变有重要关联。
2.VPA可减少点燃大鼠的自发性抽搐,降低癫痫发作级别,缩短发作时间,减轻脑组织皮层及海马的病理损害,降低皮层及海马中uPA及其受体uPAR蛋白的表达。
3.YXQN单独使用不能减少点燃大鼠的自发性抽搐,不能降低癫痫作级别,但可减轻脑组织皮层及海马的病理损害,能降低皮层及海马中uPA及其受体uPAR蛋白的表达。
4.YXQN联合VPA应用可减少的点燃大鼠自发性抽搐,降低癫痫发作级别,缩短发作时间,减轻脑组织皮层及海马的病理损害,明显降低皮层及海马中uPA及其受体uPAR蛋白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