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烷醇和复合氨基酸对三种单细胞藻类生长的影响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uzzling6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探讨三十烷醇和复合氨基酸对单细胞藻类生长、叶绿素a含量、光合放氧量和生物量的影响。试验包括三个方面内容:1、不同浓度的三十烷醇对蛋白核小球藻、斜生栅藻、菱形硅藻生长和生理活性的影响;2、复合氨基酸对蛋白核小球藻生长及生理活性的影响;3、三十烷醇及复合氨基酸复合处理对蛋白核小球藻生长和生理活性的影响。研究的目的是探讨三十烷醇与复合氨基酸在单因子试验中和复合处理时对单细胞藻类促生长的最佳浓度,为今后养殖水域中规模化培育藻类的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单细胞藻类在温度25±0.5℃,光强2000-2200Lx,光暗循环周期为12h:12h的条件下培养,每个浓度梯度均设置3个重复组,每日定时3次振荡通气,并随机交换各瓶位置以减少光照误差,每次培养周期为12天。试验研究结果如下: 1.三十烷醇对小球藻、栅藻、硅藻具有明显的促生长作用,对小球藻、栅藻和硅藻的促生长最佳浓度分别为2mg/L、5mg/L和0.01mg/L。证明了三十烷醇对3种单细胞藻类的细胞增殖、叶绿素a和光合放氧量均有明显促进作用。 2.液体复合氨基酸和固体复合氨基酸对小球藻促生长的最佳浓度分别为40mg/L和11.12 mgy/L。经2种复合氨基酸最佳浓度处理的小球藻的叶绿素a含量和光合放氧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生物量的增加最明显。 3.通过三十烷醇和液体复合氨基酸不同质量浓度复合处理对小球藻促生长的试验,结果表明,培养小球藻最佳复合处理浓度为:TA为2mg/L,液体复合氨基酸为40mg/L。在此浓度组合下,小球藻的生长、叶绿素a和光合放氧量均有显著的提高。 4.将三十烷醇和液体复合氨基酸最佳复合处理浓度对小球藻促生长的效果与两者单因子试验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三十烷醇和液体复合氨基酸的最佳浓度组合的增效作用强于两者单独使用。
其他文献
异源三倍体诱导,结合了杂交育种和多倍体育种两种技术,培育的后代理论上应具有杂交育种和多倍体育种的双重优势,因此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有望为养殖扇贝的遗传改良提供新的技
该文探讨了中国海洋渔业水域环境监测质量保证体系.为改进中国渔业水域环境监测提供新的科学依据.通过该文的探讨,我们可得出以下结论:海洋渔业水域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是质量保
在麻省理工学院就读的最后一年里,史蒂文阿曼提(steven Amanti)花费了大量时间用来“监视”他的同学和研究人员们。在2005年11月到2006年4月的这段时间里,利用白天和晚上的闲暇时间,他无数次造访18号教学楼,那座楼里有40个化学试验室。他挨个查看每个实验室,拍了很多照片,快速记录下他认为可能是过分、不负责甚至是危险的浪费行为。  在他的机械工程学士学位论文中,一部分篇幅探讨了18号楼
该文主要研究了小球藻、滤液、藻细胞对镉、镍、铅、锡、铜、锌、钴、锰八种重金属离子的吸附作用.对小球藻的吸附动力学研究表明:小球藻对各种金属离子的吸附速度都很快,一
三倍体鲑鳟鱼类具有生殖上不育的特性,养殖生产中利用这一点就可以大大减小因为鱼类性成熟导致的个体死亡、鱼肉质量下降给养殖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该研究采用休克起始时间为
江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 Richardson)在分类上属于鲇形目(Siluriformes)、鮠科(Bagridae)、黄颡鱼属(Pelteobagrus),是分布于中国长江、珠江、淮河等淡水水系的底栖
实验研究了中间球海胆(Strongylocentrotus intermedius)饥饿代谢的一般规律,饥饿及恢复投喂过程中中间球海胆补偿生长现象,同时对实验过程中中间球海胆性腺发育及消化道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