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岩溶区地下河有机污染物控制因素及运移特征研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fom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岩溶地区地下水资源十分丰富,是世界许多地区的重要水源。约占中国国土面积1/3的岩溶区蕴含着大约1/4的地下水资源,岩溶地下水是中国西南岩溶区的重要水源。由于岩溶区特殊的水文地质背景,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转换迅速,导致地表的污染物质极易通过落水洞等进入地下河系统,从而污染地下水。特别是现阶段工业、农业、矿业及人类生活污水对岩溶地下水造成的污染,使得中国西南岩溶区的地下水资源已经全面告急。尤其是农业生产中使用的有机肥、农药经渗透或直接随农田水进入地下河系统,已经威胁到以岩溶地下河水为饮用水的老百姓的健康。深入调查岩溶地下河有机污染物的污染来源、分布特征、影响因子及其迁移特征,有利于减少和控制地下水污染,最大限度的解决岩溶区人畜饮水问题,维持岩溶区人民生活稳定和社会安定。本研究以重庆南山岩溶槽谷区作为研究对象,区内以人类活动和农业生产为主。上游黄桷垭镇主要的污水来源于重庆邮电大学、重庆第二外国语学校、大型医院、泉水鸡一条街和大型游乐场(在建)等排放的污水,污水经渠道流经槽谷区,加上中途农田污水的混入,一并进入地下河管道系统,对老龙洞地下河水质造成了严重污染。本研究主要覆盖三个方面:一、采集不同月份地下河水样和表层沉积物样,探讨岩溶地下河有机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特征及水体和表层沉积物间相互转化的规律;二、采集地下河上游和下游表层沉积物,分析土壤有机碳、机械组成,探讨岩溶地下河有机污染物的影响因子;三、通过与非岩溶区地表河流表层沉积物中有机污染物的迁移特征比较,初步探讨岩溶地下河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规律。通过对不同月份地下河水样和表层沉积物样进行采样,分析其中的有机氯农药(OCPs)和多环芳烃(PAHs)两种有机污染物,认识到该岩溶地下河OCPs和PAHs含量均较高,且地下河上游有机污染物含量高于下游,枯水期有机污染物含量高于丰水期,表层沉积物中有机污染物含量高于水体。通过对地下河上游与下游表层沉积物有机碳、土壤机械组成测定,认识到有机污染物主要赋存于富含高有机质的土壤中,粗粉粒含量可能是影响有机污染物分布的重要因素。通过与非岩溶区地表河流表层沉积物中有机污染物迁移特征进行比较,发现老龙洞岩溶地下河下游表层沉积物中OCPs的减少程度比海河要低。这主要因为沉积物中的有机污染物是水在流动过程中逐渐沉积下来的,非岩溶区有很厚的土壤层,污染物在流动过程中不断被土壤等吸附,而且经历了长年累月的积累,导致下游表层沉积物中OCPs含量要比上游低。
其他文献
由于电缆的易燃性、串延性,一旦发生火灾,危害严重,尤其是在发电厂和大型变电站内,一旦发生火灾,波及其他回路。所以电力电缆的防火技术是电气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技术之一。
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第二语言习得的重心开始由研究教师如何教转向探讨学生如何学。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的研究日益成为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二语学习者的学
刘曼决心去寻找一种期待已久的问心无愧的生活。2009年2月16日下午,他套上件夹克衫。把一箱“湾仔码头”牌手工水饺夹在胳膊底下,向国家工商总局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