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综合征患者24h尿游离轻链与24h尿蛋白及病因的关系

来源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mai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NS)患者为明确病因往往需检测血尿游离轻链(free light chains,FLCs),而我们发现一些NS患者24h尿FLCs大于1000mg,血清蛋白电泳未发现M蛋白,也无骨质破坏等多发性骨髓瘤征象。本研究旨在探讨NS患者24h尿FLCs与其24h尿蛋白定量以及病因两者之间的关系,并试图讨论尿FLCs在NS中的临床意义。目的:探讨NS患者24h尿FLCs与其24h尿蛋白以及病因两者之间的关系,并讨论尿FLCs在NS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08年10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肾内科住院,符合NS诊断标准,资料完整的患者共80例。详细记录患者性别、年龄、24h尿FLCs、24h尿蛋白、病因,尿肾功能及肾穿病理。按24h FLCs分为FLCs1组(FLCs>1000mg,22例)和FLCs2组(FLCs≤1000mg,58例),用t检验比较两组之间的24h尿FLCs与24h尿蛋白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明确两者之间的关系,分析24h尿蛋白和24h尿FLCs是否具有线性相关性。根据24h尿蛋白,设24h尿FLCs>1000mg为阳性,24h尿FLCs≤1000mg为阴性,分别取7000mg,8500mg,10000mg,11500mg为组分界点,比较各组阳性率的差异。对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rimary nephrotic syndrome,PNS)病例,再根据24hFLCs分为A、B两组,其中A组FLCs>1000mg,而B组的FLCs≤1000mg,分别用t检验比较两组之间的尿微量白蛋白、尿IgG、尿转铁蛋白、尿α1微球蛋白和尿NAG酶之间的关系,从而探讨尿FLCs对肾小管的损伤作用。并比较两组肾小管肾穿病理表现。结果:1.临床资料:组间发病年龄、性别无统计学差异。2.病因:FLCs1组中,PNS 10例,继发性NS 12例。其中SLE 6例,高血压病1例,糖尿病3例,硬皮病1例,意义未明单克隆免疫球增多症1例;FLCs2组中,PNS 51例(87.9%),继发性NS 7例(12.1%),其中SLE 1例,高血压病1例,2型糖尿病2例,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病1例,过敏性紫癜1例,多囊肾1例。可见,当24h FLCs>1000mg时,病例以继发性NS占多数,而FLCs≤1000mg时病例则以PNS居多。3.24h尿蛋白与24h尿FLCs之间的关系:比较FLCs 1组和FLCs 2组两组之间24h尿蛋白定量。FLCs 1组患者24h尿蛋白为(10600.42±5213.94)mg,FLCs2组患者24h尿蛋白为(6761.14±3148.20)mg,t检验两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线性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pearson相关系数r=0.33343(P=0.0025),表明两者之间有正相关,但无线性关系。分层分析显示24h尿蛋白>7.0g时,24h尿FLCs>1000mg,p<0.005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4.对于PNS患者,FLCs A组相应的尿肾功能指标分别为:尿微量白蛋白为4747±905.17 mg/g.cr,尿IgG为781.5±532.18mg/g.cr,尿转铁蛋白为537.5±205.99mg/g.cr,尿α1微球蛋白为125.75±82.67mg/g.cr,尿NAG酶为65.75±32.07mg/g.cr;而FLCs B组相关尿肾功能指标分别为:尿微量白蛋白为4161.28±1717.47mg/g.cr,尿IgG为296.77±211.72mg/g.cr,尿转铁蛋白为520.64±182.71mg/g.cr,尿α1微球蛋白为97.22±59.87mg/g.cr,尿NAG酶为48.02±29.61mg/g.cr,其中两组间的尿IgG水平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A组出现尿蛋白管型、肾小管上皮变性和间质淋巴细胞浸润的病理表现的比例明显高于B组。结论:NS患者随着24h尿蛋白增多时,24h尿FLCs也增加,两者之间成正相关,而明显的尿FLCs增多也可以在临床工作中多考虑继发因素。尿FLCs可以反映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及其损伤程度。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对脓毒症大鼠急性肺损伤时的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及角细胞生长因子(KGF)的作用。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刺法复制大鼠脓毒症急性肺损伤模型,40只健康SD大鼠,分为3组,
目的研究琐琐葡萄提取物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OA)对β淀粉样蛋白25-35(Aβ25-35)诱导PC12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20μmol/L Aβ25-35诱导PC12细胞损伤构建阿尔
前臂皮瓣游离移植已被广泛应用于颌面部肿瘤切除后软组织缺损的修复重建。然而,在接受过局部放疗和/或颈部淋巴结清扫的病例中,在皮瓣受区可供作为吻合的静脉可能寻找困难。我院
目的探讨癌基因DEK蛋白在肺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组织芯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106例肺腺癌及其癌旁正常组织中DEK蛋白的表达,结合临床生物学指标及生存时间进行统
目的构建表达mIFN-γ的重组链球菌,并与重组日本血吸虫Sj-F1链球菌疫苗进行联合免疫,观察IFN-γ对重组日本血吸虫Sj-F1链球菌疫苗的免疫调节效应。方法用PCR法扩增mIFN-γ基
目的探索肠内营养治疗对外科手术干预后的胰腺假性囊肿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比较采取传统治疗(18例)和肠内营养治疗(15例)的接受外科手术的胰腺假性囊肿患者的术后营养状况
目的探讨肾上腺素β3受体(β3-AR)在膀胱出口梗阻(BOO)型逼尿肌不稳定(DI)中的作用。方法复制大鼠BOO型逼尿肌不稳定动物模型,6周后行充盈性膀胱测压,根据是否有DI将下尿路梗阻大鼠
1病例患者男性,64岁,发热伴黄疸半月入院;有"鼻衄、咯血和黑便症状"反复发作史。患者家族中其父有全身多发血管痣,其妹有反复牙龈出血病史。1.1体查巩膜轻度黄染,全身多发血管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成像及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对大鼠C6脑胶质瘤模型的应用价值。方法大鼠C6脑胶质瘤细胞体外培养,通过立体定向技术将C6细胞接种至30只雌性Wistar大鼠右侧尾状
目的评价表型确认金属-β-内酰胺酶的四种方法,寻求适合实验室常规开展的表型确认方法。方法分别用改良Hodge试验、纸片扩散法、E-test纸条检测法和双纸片协同试验检测临床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