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性硅藻土吸附废水中Ni2+的实验研究

来源 :昆明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ff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来随着工业的发展,重金属离子污染水体的现象也频繁发生,其中,Ni2+污染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含Ni2+废水主要来自于工业生产,Ni2+具有毒性大、生化降解难、不易处理等特点;目前处理方法有:化学沉淀、氧化还原、离子交换、吸附、反渗透、电解等。因此,寻找一种简单、稳定、经济的处理技术对含Ni2+废水进行处理尤为急迫。硅藻土由远古藻类遗骸经地壳运动转化而来,其具有比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来源广等特点,近年来常被用作良好的天然吸附剂,在污水处理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首先介绍了含Ni2+废水的来源和危害以及处理技术的发展状况,然后对硅藻土在水处理领域的应用及改性研究作了综述,并分析了改性硅藻土处理Ni2+的可行性。以河北某电镀企业超标废水中Ni2+浓度配制模拟水样,并通过比较焙烧改性法、PAM改性法和碳酸钙改性法对硅藻土改性后吸附水样中Ni2+的效果,选定碳酸钙改性法为最佳改性方案。通过实验确定最佳的改性时间、碳酸钙与土量比、碳酸钠溶液浓度和改性温度,并利用SEM和XRD对硅藻土改性前后的微观景象和成分做了分析。静态吸附实验中,通过检测碳酸钙改性硅藻土在不同改性硅藻土用量、水样pH、反应温度和作用时间条件下对Ni2+的去除率,最后得到最佳的吸附Ni2+条件:在100mLNi2+浓度为1.2mg/L模拟水样中,投加1.0g碳酸钙改性硅藻土,在30℃振荡反应40min,去除率达到92.69%,吸附量为111.23ug/g,处理后模拟水样Ni2+浓度达到《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900-2008)≤0.1 mg/L;对碳酸钙改性硅藻土动力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碳酸钙改性硅藻土较好的复合准二级动力学吸附模型,颗粒内扩散和吸附反应共同为控制吸附反应速率的步骤。对其吸附等温线研究发现,吸附过程既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又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动态吸附实验中,通过检测不同的进水流量、吸附层厚度和进水浓度条件下出水Ni2+浓度随时间的变化,绘制出穿透曲线,得到最佳的动态吸附实验参数:常温下(25℃),进水流量为6 mL/min,吸附柱内径为4cm,吸附层厚度为80cm,进水浓度为1.2mg/L。利用吸附饱和碳酸钙改性硅藻土进行解吸实验,结果表明:用不同浓度的盐酸解吸后,解吸率均能达到95%以上;但解吸后的改性硅藻土再利用率很低,在实际生产中,不建议进行解吸回收再利用。综合所有实验结论和机理分析,碳酸钙改性硅藻土吸附含Ni2+废水效果显著,在水环境污染治理方面应用前景广阔并且意义重大。
其他文献
我国社会的进步,船舶制造业在良好的社会背景下也受到了较大的关注。由于船舶需要在特殊的环境中工作,对其各个方面的要求均较高,包括船舶设计、制造、耐腐蚀性能、可靠性、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实施之初,全国掀起讲普通话、写规范字的热潮,语文课堂中开设了写字课。但近几年来,由于学校追求升学率而对写字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初中生承载的
采用田野调查、比较分析等方法,从南通传统家纺的形制、面料、纹样、工艺等方面探讨传统家纺的构成要素和艺术特征,并基于南通淳朴的民风民俗和独特的地域特色,对南通传统家纺的
【正】 《黎语调查研究》是欧阳觉亚、郑贻青两人经过多年勤奋努力和精心研究而写成的一部90多万字的专著。本书材料丰富、研究深入,确实是一本很好的专著。当然,在一部著作
文章首先介绍了堆石混凝土的概念及其在水利水电行业的应用情况,然后从工程概况、施工过程、施工强度指标、施工质量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堆石混凝土技术在沙坪二级水电站的实践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PE)联合血液灌流(HP)治疗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ASOPP)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7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38例ASOPP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
广东省珠海市宝塔海港石化二期高150m烟囱为单管式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中采用筒壁和内衬一体化电动提升翻模施工工艺,通过精心设计和严格施工,确保了烟囱筒身工程内在质量和
办公自动化的实现,形成了大量的声像档案,做好声像档案的管理工作是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重要途径。本文针对当前声像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声像档案数字化存储、改善档
本文主要讨论传统的运输企业怎样转变为现代物流企业的,从而能够更迅速、高效率、低成本的来满足我国现代物流的要求,适应外部企业的竞争。在分析我国交通运输物流市场运行现
目的:研究下睑局部解剖学及其作用,减少术后并发症。方法:根据发病机制采取相应整复手法,总结162例下睑袋整复术的经验。结果:术后结果良好,无并发症。结论:下睑袋成形术术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