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近四十年的发展,特别是2001年加入WTO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加速融入到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外向型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是从内部区域来看,不同省域之间外向型经济发展却极其不平衡,时空差异显著,影响因素也十分复杂。本文重新构建了一套包含国际贸易、对外投资、对外经济合作、国际旅游四个一级指标七个二级指标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全国29个省区(除香港、澳门、台湾、西藏、青海外)经济对外开放度进行衡量。通过因子分析法建立对外开放度相关系数矩阵,在统一的指标体系和数据口径下测算出2004-2012年间各省区对外开放度分值。并在SPSS数据分析软件和ARCGIS、GEODA等空间分析软件的支持下,对我国对外开放度整体差异特征、时空格局演化以及空间关联性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①2004-2012年间,我国省域对外开放度虽然局部时间段有波动,但整体上,极差值呈逐渐缩小趋势,绝对差距不断缩小,变异系数缓慢增大,各省区之间相对差距有扩大的风险;②从2004到2012年各省区对外开放度时间维度主要表现为,局部时间上阶段性特征明显,但总体依然呈上升趋势,各省区综合排名都有变化,但是整体格局基本保持稳定,强者恒强;空间上,我国各省区对外开放度水平逐年提升,低度开放型省区数量逐年减少,各省区对外开放度依然呈现出显著的集聚特征和自东向西梯度变化特征,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带空间差距十分明显;增长速率上,对比2004-2008和2008-2012两个时间段对外开放度发展速度空间格局的变化,明显的趋势是,随着国家宏观经济不断调整和优化,我国各省区对外开放度增长速率空间分布更加趋于均衡;③空间相关性研究表明,整体上,我国对外开放度空间上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空间上趋同性和集聚特征明显;局部区域上,我国省域对外开度空间主要存在高高(H-H)、低低(L-L)、高低(H-L)三种空间关联模式;热点空间演化显示,省域对外开放度热点区域集聚特征明显,但随着时间推移,热度有从东部沿海向中西部内陆转化的趋势,热点区域从原来局部集中向更大范围内均衡方向发展。为了进一步探究我国省域对外开放度时空演化的内在驱动机制,本文综合选取了交通条件、区位条件、经济发展水平、政策支持、城市化进程、市场需求、工业效率、产业结构八个方面影响影响因素采取多元线性回归定量化研究,结果表明影响我国省域对外开放度时空演化的核心驱动因素,从2004年的工业驱动力转变为2012年城市化驱动力和市场驱动力,并且城市化进程和市场需求将会在当前以及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我国外向型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