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辨率磁共振对大脑中动脉斑块特征及其对梗死类型、机制预测价值的研究

来源 :南昌大学医学院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asy80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运用3.0T高分辨率磁共振(High-resolution MRI,HR MRI)技术评估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结合临床表现分析罪犯血管与非罪犯血管之间的斑块特征及差异,并进一步分析斑块分布位置与梗死类型之间的关系,探讨可能的卒中发病机制。方法:收集2014年09月至2017年03月于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常规磁共振序列(包括T1WI、T2WI、T2-FLAIR、3D-TOF-MRA、DWI)及大脑中动脉高分辨率扫描序列同时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64例。所有患者使用3.0T(GE Signa 3.0T Excite HD Systems)GE8通道线圈扫描经MRA确诊或可疑狭窄的MCA,将纳入患者按照是否存在卒中症状分为有症状及无症状MCA斑块组,然后将扫描的MCA根据是否为梗死灶的责任血管分为罪犯血管组和非罪犯血管组。收集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斑块特征、狭窄程度及脑梗死类型等,分析有症状MCA组与无症状MCA组之间的临床特点及罪犯血管组与非罪犯血管组的斑块特征差异,同时对斑块分布位置与梗死类型进行分析,探讨可能的卒中机制。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本研究中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64例(其中男45例,女19例,年龄位于26-87岁之间,年龄59±12岁)及扫描的MCA 76根。其中,有症状MCA斑块组43例,非症状MCA斑块组21例;罪犯血管组44根,非罪犯血管组32根。有症状组平均年龄为60±14岁,而非症状组为58±7岁,在两组中年龄、性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在两组间既往史(包括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高脂血症、高胱氨酸血症、吸烟史)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2、罪犯血管组与非罪犯血管组之间斑块指标包括LA(2.28±1.69 VS 2.31±1.61,P=0.807)、WA(5.70±2.43 VS 5.32±1.58,P=0.444)、VA(7.95±2.97 VS 7.69±2.49,P=0.844)、PB(0.72±0.17 VS 0.72±0.16,P=0.883)、RI(0.75±0.25 VS 0.81±0.24,P=0.324)、狭窄程度(P=0.715)、重塑类型(P=0.854)、斑块分布位置(上壁P=0.845;下壁P=0.084;前壁P=0.966;后壁P=0.389)、表面是否规则(P=0.873)及斑块稳定性(P=0.283)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之间增厚模式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均以偏心性增厚多见,罪犯血管组比例更大。3、扫描的76例斑块中,分别位于上壁32例(42.1%)、下壁30例(39.5%)、前壁7例(9.2%)及后壁7例(9.2%)。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斑块更常见于上下壁,其中无梗死灶患者斑块以上、下壁为主,皮层下梗死以下壁斑块为主,3例大面积梗死及大部分穿支血管梗死患者的斑块均位于上壁,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纳入的76例斑块中男性占53例(69.7%),女性占23例(30.3%)。斑块各分布位置男女比例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CA狭窄患者偏心性增厚可能与不稳定斑块有关;斑块位置尤其是上壁斑块,可能有助于判断梗死类型及了解缺血性√事件的基本机制。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观察并分析小切口白内障手法摘除(manual small incisionsurgery,MSICS)和超声乳化摘除(Ultrasonic Phacoemulsification,USPhco)联合低度数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摘要:“奴”一词在中国历史中渊源深厚,历史上有“农奴”“官奴”“书奴”等,当代以“房奴”“卡奴”“车奴”“病奴”等为代表形成了庞大的族群。本文主要从历时角度讨论“奴”的语义变化发展,揭示其受到的宏观和微观影响。  关键词:奴;语义;义素;X奴    一、历史文化语境中“奴”的语义发展    “奴”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三种释义:1.旧社会中受压迫、剥削、役使而没有人身自由等政治权利的人,如奴隶、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