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变异学角度看沃森译苏轼诗词的创造性叛逆

来源 :西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qiangs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著名翻译家伯顿·沃森于1965年出版了《宋代诗人苏东坡诗文选译》,选译了苏轼各个时期代表性诗、词、赋和书信等作品,呼吁西方汉学界给予中国宋词及苏轼更多关注,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掀起了对苏轼研究的新高潮。从比较文学的变异学角度看沃森译苏轼诗词的创造性叛逆,关注语言层面的变异,发现沃森在翻译句法时,将苏诗主语的隐创造性地转换成英诗主语的显;创造性叛逆地把苏诗中的重叠形容词等静态词译成动词、副词等动态词,重构意象,再造意境;将苏诗对仗、对偶的平行结构变形成英诗的对等句式,达到平衡之美。在翻译篇章时,把冗长的题目省略,再造题目;添加标点以重构原诗意境;跨行连续以实现诗意的衔接与连续。翻译音律时,原诗词抑扬顿挫、节奏明快,二度变形中,译者灵活使用头韵、尾韵、声响词,再造音韵节奏,促使了作品的新生。文化层面的变异,对于原诗的典故,文化内涵词,创造性地使用加注、修辞手法、句式变换等,将东方文化含蓄、内敛的意境经过二度重构或变异,在西方文化模子里,表达为直接、外显的美感,再造东方文化神韵,实现了变异后增值的效果,在东西方不同文化审美层面上收到了异曲同工之妙。沃森在语言、文化上的创造性叛逆,一方面与译者个人的价值观、审美情趣、文学修养等密不可分,另一方面还要受到当时美国意识形态与诗学,赞助商的要求,读者的接受等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变异学研究创造性叛逆,打破了以往研究译者创造性叛逆的局限,试图把研究重点从一般性的对译者本人的关注转到了对文本传播的路径、方法、效果、原因、意义上,以拓宽创造性叛逆研究的视野,将文本研究和译者主体研究有效结合起来。
其他文献
文章对当前朝鲜族留守儿童的生活现状进行分析,客观辩证地分析这一群体的的生活现状,研究现状面临的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对策。结果表明:留守儿童并不是“问题儿童”,他们独特的留
农民工是最需要医疗保障的群体,但是这个最需要医疗保障的群体却游离在城市的社会保障体系之外。解决好农民工医疗保障问题,对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稳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应用型大学翻译专业设置历史较短,其课程体系设置多参照传统大学相关专业,不太符合自身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本文以黄淮学院翻译专业的课程设置为例,对应用型大学翻译专
新会计准则下员工的辞退福利问题是一个新兴的领域,给予员工的补偿涉及如何进行会计处理以及如何合理计税,本文就此问题分别进行了列举。
大量研究表明,在知觉加工过程中,不同模态之间的转换会产生加工消耗。知觉符号理论认为外界事物以多模态知觉符号的形式储存在大脑中,相关知觉符号构成仿真器,实现对外界的认
目的分析比较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1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手术组和非手术组,每组90例。手术组患者采用手术方法治疗,非手术组患者
临床检验萌芽于19世纪80年代,至今已经历了一百多年发展和进步.而我国的检验医学是20世纪初伴随着西方医学传入我国后发展起来的,解放后还经历过"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发展停滞
本文探讨的翻译文本是单士宏(Michael de Saint Cheron)的著作《对话伊曼努尔·列维纳斯 1983—1994》(Entretiensavec Emmanuel Levinas 1983-1994)。在这部哲学著作中,作者
脂肪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经外界刺激后生物学特性的变化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ADSCs具有多向分化能力和较明确的成骨潜能,因此成为骨组织工程中重要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