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民法解析

来源 :华东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zhizhegog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2012年《证券投资基金法》授予证券公司开展资产管理业务的资质开始,各金融机构都陆续开始经营自己的资产管理业务并发行各类资管产品。我国的资产管理已经进入混业经营的“大资管”时代,但是在混业经营的实际背景下,分业监管的监管模式却仍大行其道。分业监管体系下,监管部门针对不同金融机构运营的资管业务采取不同的标准和规则进行监管,这样的监管模式导致资管领域存在各种问题。为了改善此种状况,2018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会同国家外汇管理局、证监会及银保监会共同发布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资管新规”),首次对不同领域内的资管产品进行统一规制并对资管产品的概念、监管原则等问题做出了规定。虽然《资管新规》的发布对于资产管理市场的统一监管具有重要意义,但我们也应当认识到,资产管理业务的基础是平等主体之间对于彼此权利义务的约定,要实现资产管理市场的平稳有序发展固然离不开纵向的金融监管,但横向的、调整平等主体之间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民商法更是不可或缺的。因为民事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分配和金融领域的行政监管是以不同的思维方法和利益考量为基础的,资管市场的潜在风险爆发后,由此产生的不利后果最终还是需要在参与交易的各方当事人之间进行分配,以行政规制为主的监管规则可能很难为此提供直接的依据。在类似情况下就需要跳出监管规则,以民商法理论为基础,在私法的框架下对交易各方的权利义务进行审查和分配。所以,虽然《资管新规》对于资管市场的运行具有重要作用,但对于资产管理业务中的一些重要问题,我们仍然要从民商法的角度进行分析。本文首先研究的是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法律关系性质,即委托人与受托金融机构关于资产管理事项而形成的法律关系性质。根据受托机构功能的不同,金融机构资管业务可以区分为主动管理型资产管理业务和通道类资产管理业务。对于主动型资管业务,本文通过分析各种资管产品的商业模式,发现目前资管市场上主流的资管产品,尽管发行主体不同,投资标准迥异,但是它们在法律结构方面非常相似,存在将其归入同一法律关系,适用统一法律规范进行规制的可能性。通过对信托法原理的研究和对我国《信托法》第2条的解释发现在资产管理实践中,委托人与受托金融机构之间的权利义务安排尤其是财产权归属、对外行为名义、目标财产隔离等特征与信托制度的基本特点及我国《信托法》第2条关于信托的构成要件相符,故此类资产管理业务应当界定为信托关系。对于通道类资管业务的性质,学界存在委托代理说和被动信托说两种观点。两种观点的分歧在于当受托人不对受托财产进行主动管理而只承担事务性工作时,信托还能否成立。本文通过考察信托制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发现近年来出现的委托人对信托财产具有较强控制权而受托人工具化的信托实际上是信托作为一种制度工具在当事人意思自治下对于自身传统功能的回归。此外,实践中将通道类资管业务认定为信托关系相对于将其认定为委托代理关系具有一定优势,故本文倾向于将通道类资管业务认定为被动信托。本文研究的第二个问题是资产管理协议的效力问题。资管协议记载了委托人和金融机构对彼此民事权利义务的安排,体现了双方的意思自治,资管协议有效是当事人实现缔约目的的前提。关于资管协议的效力,实践中最常出现的问题是某些协议条款违反了相关的监管规则或合同当事人故意通过约定规避监管,而监管规定以部门规章为主,效力层级较低,不符合《合同法》第52条第5项关于否定合同效力的法律位阶要求。金融市场作为国家经济运行的命脉,其间的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产生连锁反应从而给经济和社会带来巨大冲击,目前我国处于特殊的历史时期,金融安全被赋予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在此种复杂的背景下,对此类违规不违法的金融合同效力应当如何认定、行政监管与司法审判的关系应当如何处理不仅牵涉到合同当事人权利义务的实现和合同利益的保护还关系到整个金融市场的稳定运行。本文以法院判决为出发点,发现在金融监管越发强势的大背景下,对于违反监管规则的金融合同效力应当如何认定,司法裁判的态度较以往出现了巨大的变化。对违反监管规则的金融合同,以往法院一般严格遵守《合同法》第52条第5项及相关司法解释关于否定合同效力规范性文件的位阶限制而不将其认定为无效。但是,这一裁判标准在2017年8月18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金融审判工作的若干意见》之后发生巨大转向。从最高人民法院近期在福建伟杰投资有限公司与福州天策实业有限公司营业信托纠纷案及杨金国与林金坤股权转让纠纷案中体现的态度来看,对于违规金融合同,当前法院在审判思路上呈现出两个特点:(1)审判规则与监管规则趋向一致;(2)效力层级低于法律、行政法规的部门规章借道公共利益条款成为了否定合同效力的新法源。本文认为应当从两个方面评价此种裁判思路。首先,《合同法》第52条第5项以法律位阶认定规范性文件对合同效力影响能力的做法过于机械。我国目前存在大量规章对民商事活动进行规制,这些规章虽然法律层级较低,但是完全不顾这些规章对法律行为规制的效力既不符合其立法目的也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平稳运行。尤其是考虑到目前的经济形势和金融安全在国民经济运行中的重要位置,法院将《合同法》第52条第4项违反公共利益的合同无效作为监管规则与合同效力之间的通道,借道公共利益条款否定违规金融合同的效力存在一定合理性。但是,此种裁判思路也存在一些问题。在监管规则与审判规则重合的大背景下,公共利益规则可能被滥用而成为否定合同效力的便利通道,这将造成公共利益条款在民商事审判中失去其适用上谨慎克制的特点,从而导致公共利益条款的通道化。对此,本文从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和保护金融安全相平衡的角度对违规金融合同的效力认定方法提出完善之策,其中的重点是监管规定规范目的的探寻和比例原则分析方法的适用,目的在于以分量的维度衡量具体个案中的金融安全与合同自由并在否定违规合同效力时秉持谨慎和克制的精神,以实现金融秩序和意思自治的平衡。
其他文献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史学日益呈现出文献电子化、资源网络化、教学多样化和写作便捷化趋势.史学工作者应自觉加强信息技术方面知识的学习,以不落后于这个时代.
技校学生一般文化基础差,素质不高,厌恶学习.专业基础课对他们来说更是如同嚼蜡,枯燥无味.特别是学焊工的学生,普遍对理论课不感兴趣.因此,笔者认为应把教学重点放在实习操作
期刊
针对斜桥在地震反应中的动力响应以及桥墩及支座在地震中的强度及位移是否满足规范的问题,以某斜交桥工程为背景,以斜度的变化为参数,应用有限元方法及反应谱理论方法对其进
橡胶粉改性混凝土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新型混凝土,但废橡胶粉的掺入降低了混凝土的强度,影响其在结构工程中的推广和应用。利用纤维废橡胶粉改性混凝土的方法,通过研究不同纤维对橡胶粉改性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及其变化规律,优化确定了纤维类型及其掺量;按照《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SL352-2006),通过室内试验,系统研究了纤维废橡胶粉改性混凝土的弹强比及其变化规律;通过现场试验,研究了岩基约束纤维废橡胶粉改性混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类活动足迹已遍布全球各个角落,由于人类社会活动作用于生态环境,往往会产生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一些相对特殊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
【案例】  J 公司是一家中外合资日化企业,年初曾投资3 万美元送6 名中方经理到其欧洲公司总部接受近六个月的培训,回到中国后,这6 名经理负责公司的管理,他们的月薪高达4000 美元。  可是,“他们在同一天同时请了病假,然后再也没回来。”该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说。原来,是一家在中国华南新建立的中资日化企业以每人每月8000 美元挖走了他们。  这家合资公司花了巨额培训费,却损失了中国目前接受过最
全球污水处理行业的技术都在进行着快速的迭代发展,加大对污水处理技术的投入是很多国家在政策层面的要求。而在各个污水处理场站,尤其是一级A标准下的污水处理场站,反硝化深床滤池往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污水处理工艺,因为它本身就可以作为污水处理厂的其中一段流程。反硝化深床滤池的结构以及功能上都有独特的优势,例如占地面积小、工艺流程灵活、去SS/T-N/T-P效果好,运行平稳、自动化程度高等。同时,一些早期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