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小说语境中的孔子形象重述

来源 :扬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cai95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孔子作为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和传统文化的代表,其独特的文化身份和历史地位使他成为作家笔下的常客,无论是在古代的诗文、小说、传记、戏曲还是在现代的小说、散文、戏剧、电影剧本等不同的艺术作品中都可以看到孔子的身影,但由于受到创作时的历史文化背景和作家创作主体态度以及文体特征等方面的影响,不同作品中的孔子形象又千差万别,各有特点。本论文拟以中国现代小说中的孔子形象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复杂的时代背景、文化环境和文学环境对现代小说中的孔子形象进行具体的分析,这也构成了孔子形象流变研究的重要一环,对整个孔子形象系列研究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本论文拟以三个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即对现代小说中的孔子形象进行分类,通过对现代小说中孔子形象的具体分析和定位,将孔子形象分为三个类别:正面形象、反面形象、中间形象。作家对孔子正面形象的书写是在否定孔子神圣性,肯定孔子人性基础上的创作,目的是还原孔子的“真人”形象,对反面孔子形象的塑造目的是揭露孔子人性的缺点和阴暗面,是对孔子伟大圣贤形象的消解,也是对孔子人性的还原。而第三种中间形象则是对孔子形象意识形态化的总结,即作家笔下的孔子并不是针对孔子本人的推崇或破坏,而只是利用孔子的身份和地位来掩盖或是达到自己的影射现实的真实目的。第二部分是对现代小说中孔子形象重述的文化历史渊源的探究,在现代作家笔下,孔子为何一改历史上的神人、圣人形象,成为普通入,构成了本章的研究重点,笔者主要是通过对时代背景包括政治背景、文化背景和文学背景的分析来解释现代小说中孔子形象大变的文化历史渊源。第三部分是对孔子是如何进入作家笔下的问题进行论述,主要是从艺术得失的角度入手,首先是从作家创作姿态的角度分析,肯定作家在孔子形象创作中主体介入的作用,即创作主体的主观态度直接影响了小说的选材和人物的塑造:其次,从文体选择上探究短篇小说和孔子形象速写的契合,即短篇小说为孔子形象重塑提供的创作便利;第三部分从叙事风格的角度阐释作家在还原孔子真人的过程中的俗化倾向。
其他文献
发刊于一九二五年的《沉钟》期刊,尽管在没有固定充足的稿件来源,也没有庞大的读者群体,甚至在早期创刊时没有依托名人教授的名气来打开局面的情况下,全凭沉钟社同人对文学艺
煤层气是煤在生成过程中的一种伴生产物,是利用价值很高的优质洁净新能源。如果将其直接排放到空气中是一种极大的浪费,也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要对其进行开发利用。因为煤
低碳经济是顺应全球气候变化和经济发展的“第五次革命”,包括低碳产业、低碳城市、低碳生活等一系列内容。作为世界经济第二的中国必然需要经历从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的转变
随着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嵌入式系统处理能力和稳定性得到了不断提升,其体积小、成本低、实时性好、硬件配置灵活等优势也更加明显,应用越来越广泛。嵌入式技
本文尝试将《随园诗话》置于审美伦理的视域下进行研究。袁枚的这部诗话内容丰富,包括评诗、录诗和记事;主旨明确,提倡性灵诗学;影响甚大,是中国传统诗话的经典之作。本文即以
作为一种典型的跨文化交际活动,涉俄旅游日渐升温,来中国旅游的俄罗斯游客呈现出逐年增多的趋势,随之而来的汉俄旅游翻译问题自然成了热门研究课题,提高汉俄旅游翻译水平刻不
土家族作为一个古老的少数民族,它有着其特殊的历史、文化和风俗,而《摆手歌》作为土家族文化的代表之作有着巨大的研究价值,本文旨在从《摆手歌》的史诗性方面阐释,纵横对比
随着世界的发展,国际社会对人权的呼吁越来越高涨,促使世界各国加强了对公民人权尤其是人身自由权的保护。保释是一种保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人身自由权不受侵犯,保障刑事诉
近年来,随着内燃机的发展,各项指标要求不断提高,曲轴的工作条件也变得更加恶劣。为了适应内燃机的发展要求,保证内燃机工作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曲轴的设计和计算需要更深入的
研究城市蔓延时空演变特征能为城市蔓延治理提供方向,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界定城市蔓延内涵,构建城市蔓延指数,探究了2000-2015年辽中南城市群城市蔓延的时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