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频率电刺激坐骨神经对DRG神经元GABA去极化反应的抑制作用

来源 :石河子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hxuming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以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为模型,应用不同频率电刺激作用于大鼠坐骨神经远端,观察电刺激对GABA介导DRG神经元膜电位去极化反应的作用,探讨电刺激对DRG痛觉信息传导的影响。方法:在新鲜分离的大鼠DRG坐骨神经干标本上,应用细胞内微电极记录技术,通过Powerlab生物信号采集处理分析系统给予(刺激波宽0.02~5 ms,刺激强度2 V)电压刺激,刺激强度高于阈强度。引导出动作电位后,测定动作电位传导速度(Conduction velocity,CV),由此判断细胞大小及被兴奋的神经纤维类别。在此基础上以波宽5 ms,强度2 V,频率分别为1 Hz、2 Hz、5 Hz、10 Hz和50 Hz的脉冲波作用于大鼠坐骨神经远端,观察刺激前后GABA(3×10-4 mol/L)介导的DRG神经元膜电位去极化反应幅值的变化。结果:1.神经纤维传导速度测定:实验中共40个细胞引导出动作电位,其中70%(28/40)属Aδ纤维,30%(12/40)属Aβ纤维。2.各频率刺激后不同时间段的反应幅值与刺激前比较:5个频率组均在刺激后2 min便可引起GABA介导的DRG神经元膜去极化反应的抑制。不同频率组抑制作用不同,最大抑制幅值出现的时间也不同。频率为1Hz、2Hz、5Hz、10Hz和50 Hz时,分别在刺激后2 min、2 min、24 min、12 min和2 min出现最大抑制,抑制率分别为16.78%±3.64%、19.80%±3.80%、24.68%±3.99%、29.20%±3.36%和20.44%±3.12%(n=4~5);其抑制作用持续时间分别至刺激后24 min、24 min、48 min、﹥72 min和48 min,以10 Hz抑制作用持续时间最长。3.同一时间段不同刺激频率组间比较:刺激后同一时间段各频率组对GABA介导DRG神经元膜电位去极化反应的抑制幅值比较,发现刺激结束2 min、12 min、24 min、36 min、48 min、60 min和72 min后,5 Hz组和10 Hz组电刺激后对GABA介导DRG神经元膜去极化反应的抑制作用强于其他几个频率组,两组间比较10 Hz组抑制作用较强。结论:不同频率电刺激作用于大鼠坐骨神经,均可抑制DRG神经元膜GABA去极化反应,且10 Hz电刺激抑制作用最强。其机制可能是电刺激激活了伤害性感受Aδ纤维,使伤害性信息上传。也可能是电刺激使GABAA受体磷酸化,抑制GABA介导的“突触前抑制”,促进了兴奋性递质释放,从而易化伤害性信息的传入,导致疼痛。
其他文献
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势必会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样,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发展就会受到遏制.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性,是主体性学习的一个重
生物柴油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它是由植物油或动物脂肪与短链醇类在适当的催化剂作用下转酯化反应生成的脂肪酸单酯组成的。生物柴油作为一种可替代、无毒、生物降解性好和可再生
肝癌和白血病都是世界上最普遍的恶性肿瘤之一,虽然现在针对这两种疾病临床上采取了手术、非手术方式的药物治疗及手术与药物治疗相结合的疗法,但对这两种疾病的治疗效果并不
关于白血病分子发病机制研究目前认为有两类突变或基因重排起重要作用。一类突变或基因重排累及酪氨酸激酶基因,赋予造血前体细胞增殖和/或生存优势;另一类主要累及造血调控相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英语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科目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新的教育模式下对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效的英语课堂是学生能够学好英语的重要途径,因
磷脂酰胆碱(PC)是真核生物膜中的主要磷脂组分,在原核生物中只存在于那些与真核生物相关联的共生菌或致病菌中。为了研究磷脂酰胆碱在原核生物细胞中的生物学作用,使用ptac85
班级中的“边缘学生”既来自于社会弱势群体在教育体系中的延伸,也产生于班级教学与管理的交织运作中,其形成原因主要有家庭社会经济背景的屏障、教师期待的负向效应、班级组
英语作为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一门语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国将英语作为一门常规课程纳入学习范围.英语并不是我国的母语,且有较多的语法和使用规范,小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