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金化对锆基块体非晶的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来源 :兰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msdlz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Zr基非晶合金因具有高强度、高硬度及大的弹性极限等优异性能而被广泛研究。但是其室温压缩脆性一直制约着它在工程上的应用。因此,本文以提高非晶合金室温塑性为目的,开展了三个方面的研究工作:一是调整合金成分,通过改变Ni与Cu的含量比,研究Ni/Cu比对Zr-Cu-Ni-Al四元非晶合金热稳定性与力学性能的影响;二是通过微量Ag元素的添加,研究Ag元素微量添加对Zr-Cu-Ni-Al四元非晶合金热稳定性与力学性能的影响。三是改变Al含量,制备Zr-Cu-Al三元合金,探讨合金化对合金凝固组织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1)研究了Ni/Cu比对Zr70Al8Cu22-xNix(x=8.5,9,9.5,10,10.5,11)合金热稳定性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Ni/Cu比增加,过冷液相区宽度ΔTx基本在8081K之间,但Ni/Cu比为0.63和0.76时对应较高的ΔTx,在Ni/Cu比为0.76时,热稳定性达到最大值89K,热稳定性较好;随Ni/Cu比增加,塑性应变整体呈下降趋势,但在Ni/Cu比为0.76时出现反常增大,具有良好的塑性,屈服强度整体呈下降趋势,其变化的规律性不强,存在波动性。弹性模量在Ni/Cu比为0.63时达到最大值80GPa,其余Ni/Cu比合金则在5865GPa范围内变化;综合比较发现Ni/Cu比为0.63时的合金塑性应变、屈服强度及弹性模量E均达到最大值。(2)通过制备(Zr0.72Cu0.28)100-xAlx(x=0、2、4、6、8、10、12、14)楔形试样,研究了腐蚀剂及腐蚀工艺对(Zr0.72Cu0.28)88Al12合金组织形貌的影响,并且研究了不同Al含量试样在相同区域内凝固组织的变化。结果表明:适宜于Zr-Cu-Al三元合金的腐蚀剂及配比为HF:HNO3:HCL:H2O=3:3:3:50,腐蚀时间为4min;随Al含量的增加,合金的微观组织发生了由柱状晶体、等轴晶、网状结构的依次转变。随Al含量的增加使合金微观组织发生了由晶体向非晶体复合组织的变化,在少量晶体弥散分布的(Zr0.72Cu0.28)88Al12非晶合金中显微硬度达到最高。(3)研究了微量Ag元素添加对((Zr0.72Cu0.165Ni0.115)88Al12)100-xAgx(x=0、0.01、0.02、0.05)合金热稳定性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g元素微量添加后降低了合金的热稳定性和力学性能;其中x=0时(Zr0.72Cu0.165Ni0.115)88Al12合金的室温力学性能最大,压缩塑性达到13.50%,抗压强度为1671MPa。结合断口形貌分析可知,剪切带分布越均匀,间距越小,相互交错作用越大,其断裂塑性和抗压强度就越大。
其他文献
微晶硅薄膜具有与非晶硅薄膜相同的低温制备、工艺简单、便于大面积生产等优点,同时具有较高的光电转换效率和较好的光照稳定性,所以有望发展成为一种制造高性价比太阳能电池的
我国建筑排水系统最早是模仿“苏联”的做法,沿用其设计理念和数据资料作为我国建筑排水系统的理论基础。由于国内外的管材、管径、连接方式、测试方法以及地处纬度等的不同,国
本文通过高能球磨法和反应球磨法制备出亚微米级TiB2粉末,然后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了Ag-4wt%TiB2触头材料。分别研究了球磨工艺、烧结温度、复压复烧工艺以及TiB2粒度对Ag-4wt%Ti
单壁碳纳米管(SWNTs)由于具有独特的光学性质,在生物医学成像及光学治疗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本论文中,DNA修饰的单壁碳纳米管通过溶液相中原位合成的方法修饰上贵金属(金或银)纳米
近年来随着石化资源的日渐枯竭和人们居住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在现在工业生产中,轻量化制造逐渐成为一种实现节能环保的有效途径,尤其在汽车工业和航天航空工业中铝、镁、钛和
本文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微纳米HMX/Cr2O3复合粒子及微纳米HMX,并探讨了溶胶-凝胶的形成过程及机理。研究了干燥过程中微纳米粒子易团聚的机理,并通过采用不同的干燥方式来
本论文基于聚苯胺结构的可设计性,在质子酸掺杂的基础上,利用机械共混法,制备了具有电磁吸收性能的两种不同形貌的磁性纳米颗粒/聚苯胺复合材料。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