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shover分析底层附加子结构对低层钢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

来源 :汕头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q4463954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我国2008年新修订的《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大量现役建筑,尤其作为应急避难场所的各级防灾应急指挥中心、城乡幼儿园、中小学建筑等,必须进行抗震加固;2009年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也正式启动。但由于现有的加固方法无法满足这些建筑的特殊要求,即尽量避免加固施工影响其正常使用,所以有人提出了新的加固方法——附加子结构法。这种新方法虽已在国外实际工程中有所应用,但尚未见较细致的加固方案对比研究,而加固方案的优劣与安全性和经济性直接相关,此研究已极为迫切,为此提出本课题,为以后的方案选择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本文以一个简单的一榀单跨三层钢框架为基本结构,分别对其进行了两种形式的底层内加固和四种形式的底层体外加固,以主体结构构件内力、绝对侧移、层间位移、层间位移角等为指标,Pushover分析各种加固方法对主体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原结构的底层层间位移角,内加K型钢支撑使其减小52.2%,外加纯钢框架使其减小53.3%,外加K型钢支撑则使其减小70.6%。可见,外加固优于内加固;另外研究表明,虽外加纯钢框架比外加K型钢支撑的减幅小,但却使得新结构整体内力分布更加均匀,附加子构件也较能得到有效利用。  本文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又针对外加纯钢框架的梁跨度和柱截面惯性矩对主体结构力学性能的影响进行了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外加梁跨度在80in(2032mm)左右时,主体结构层间位移角等最小,且底层不出现塑性铰的同时外加子结构塑性铰数量最多;柱截面惯性矩则对主体结构的力学性能影响不显著。例如外加梁跨度在80in(2032mm)下的底层层间位移角,当I=1832.92in4(76291.79cm4)时为0.001368,当I=933.39in4(38850.77cm4)时为0.001520,且结构整体塑性铰也无明显变化,因此需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柱截面。
其他文献
钢渣粉混凝土具有水化热低、粘聚性好、泌水率小等优点,常制成泵送混凝土和大体积混凝土。但是钢渣粉混凝土也存在强度发展慢,早期强度低,后期更多的游离氧化物水化,引起混凝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建筑业持续蓬勃发展,特别是住宅产业将保持相当长时期的旺盛需求,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结构在国内的应用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认同,因其在―四节
结构振动控制是一种新型的抗震技术,利用耗能器进行结构减震就是其中一种有效的被动控制方法,能有效地减小建筑结构的地震反应。因此,国内外己有越来越多的专家投入到此方面进行
随着国内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越来越严格,房地产企业的市场竞争趋势越来越激烈,这种趋势将集中体现在合理低价竞争上。房地产企业要想在竞争中得以生存,就必须加快适应市场竞争环
断层局部破裂是引起地震颤动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10年以前你告诉我说某种地震活动快要出现了,就发生在深大断裂上,而且这些地震活动还有规律可循,我们可以预测它们会在不久的
本文以兖矿集团大陆机械有限公司某铸造厂房内部增设大型淬火深基坑工程为研究对象,对深基坑开挖进行理论分析和施工研究。由于基坑整体开挖最深达20米,且位于厂房内部,受到厂房
三峡水利枢纽运行后,库区水位每年在145m至175m之间升降变化,低水位运行时有间断性降雨,库岸裸露的库岸边坡将经受“干湿交替”的劣化作用,而天然岩体中往往分布着各向结构面,在干
伴随经济技术的发展,高层建筑以及一些重要建筑面临着各种结构问题,但是却不能被拆除只能够被加固。伴随我国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我国也即将迎来鉴定加固的高峰。建筑行业在我国
伴随着城市的发展,给水管网的改扩建工作变得日益复杂同时,二次供水的水质问题也日益突出。二次供水的水质污染已经影响到人们的健康,所以现在研究二次供水的水质问题已经迫在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