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经济发展得到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由之前的高速发展变成了中高速发展,经济进入发展新常态,经济结构也在不断向技术型驱动模式转型。而在经济转型过程中,最为关键的要素便是人才。一个国家的人才资源发展是一个需要长期积累的过程,而儿童早期发展是未来人力资本形成和发展的基础阶段。人从出生到三岁这个时间段是智力发育最为关键的时期,是大脑可塑性最强的阶段,同时也是多数能力(听觉、视觉、语言和认知等)的最佳发展期,儿童早期大脑的良好发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未来人力资源的发展,在这个年龄阶段对其进行教育投入将会得到更高的回报率,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影响儿童智力水平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先天遗传以及后天培养。而先天的遗传因素是很难进行控制和改变的,因此提高后天培养将是提高儿童智力发育的关键手段,儿童后天的培养包括成长阶段的营养补给以及良好的教育。如果婴幼儿出现营养不良,则身体的发育就会变得迟缓,缺乏人体必要的微量元素,降低免疫力,同时对儿童的发育及生存产生长期影响。大量研究证明,照养人的喂养行为与儿童的发展有很大的关系。如果在这个关键期缺乏营养和有效刺激儿童发展的家庭及社会环境等要素,将会对婴幼儿以后的学习成绩、成年后的收入、整个人力资本的形成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所以,通过保障儿童早期发育时期营养补给和健康水平来保障其智力水平的健康发展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本研究使用来自秦巴贫困山区营养包项目的基线数据和三期追踪数据,对6-30个月各月龄段的婴幼儿进行多维度的喂养现状分析;找出影响照养人喂养行为的因素;探究喂养行为对孩子健康状况的影响;为解决儿童早期发展问题、促进农村地区儿童健康成长提供科学决策依据。本研究发现:(l)贫困农村地区照养人普遍过早停止喂养母乳,对于配方奶有较大依赖。通过观察辅食的喂养方式能够看出,6-23月龄儿童中能够达到食物最小多样性的儿童比例为42%,符合最小进餐频率标准的比例为62%,水平偏低。(2)喂养行为与照养人的教育水平以及是否母亲照养成显著负相关关系,照养人之所以没有采用正确的喂养方式,是因为他们对于喂养不够了解,获取喂养信息的渠道比较狭窄。(3)样本整体健康水平不容乐观,贫血率虽然随着月龄增加显著减少,但整体贫血率高达31.6%,发育迟缓率为4.5%。(4)喝早开奶的婴幼儿,6月前纯母乳喂养的婴幼儿与儿童健康发育指标统计学上没有显著差异,符合最小饮食多样性标准的婴幼儿在生病次数上表现更好,符合最小进餐频率标准的婴幼儿在血红蛋白含量、贫血率上表现更好。政策建议:(l)关注并提高农村地区人口的教育水平,尤其是新生儿照养人的知识水平。(2)增加农村地区网络覆盖,拓宽婴幼儿喂养知识学习的渠道。(3)政府要发挥引导作用,积极开展相关知识的普及与宣传。(4)加大对农村地区现有儿童早期发展项目的评估,在公共财政领域,使投入效率得到提升,充分整合各项资源,显著提升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