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麦成熟胚离体培养条件的优化及HgNHX1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和遗传转化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forsooth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麦(Hordeum vulgare L.)为第四大类禾谷类作物,具有气候适应性强、生育期短、早熟、高产等特性,在农业生产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大麦也作为遗传转化的模式植物之一,在研究作物转基因育种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然而,大麦的遗传转化技术存在基因型有限,外植体来源受季节限制等缺点,严重制约着转基因技术培育大麦新品种的途径。建立高效的组织再生体系是大麦遗传转化的基础,相比而言,成熟胚取材方便,不受季节限制,也易于操作,可作为良好的受体材料,但往往成熟胚诱导的愈伤组织质量差、分化率低。在大麦成
其他文献
针对胡麻种植重视化肥、轻视有机肥的现象,本研究选用“张亚2号”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条件下,以不施肥和施用化肥为对照,探讨了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对胡麻干物质生产、籽粒产量和品质以及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1.不同施肥方式的胡麻叶面积指数和光合势均呈明显的单峰曲线,与不施肥相比,单施胡麻油渣或农家肥对胡麻叶面积指数的促进作用不明显,而胡麻油渣、农家肥与化肥配施有利于提高叶面积指数,在生育后期仍能维
学位
针对在固定道保护性耕作中水和氮肥的不合理使用,致使影响春小麦的生长,本试验以春小麦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水氮耦合对春小麦根系的干重、根长、直径、体积和表面积的影响及对产量的调控作用,为提高春小麦产量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灌溉定额,设3个灌溉定额W1(2250 m3/hm2)、W2(3000 m3/hm2)、W3(3750 m3/hm2),副区为施肥量,设4个施氮水平N0(0 kg纯N
学位
玉米(Zea mays L.)是当今世界主要的粮食、饲料及工业原料,我国玉米播种面积已经超过水稻、小麦成为第一大粮食作物。但在玉米生长过程中,干旱、低温、高盐、水涝、病害等环境胁迫严重影响玉米生长及产量。随着植物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以及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发掘优异的抗逆基因资源,培育抗逆作物新品种成为作物育种的新方向。启动子是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结构基因相邻的能识别并结合RNA聚合酶
学位
玉米、马铃薯是陇东地区两大重要的粮食作物,针对该区热量资源一季有余,两季不足的特点,利用油菜收获后充足的光热和水土资源,复种中早熟玉米和马铃薯,既有效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土地利用率,而且能够增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光照和热量对复种的影响,本试验通过油菜茬复种不同品种玉米和马铃薯,研究各品种间的光合特性、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差异,旨在筛选出高水分利用和高光合效率的品种,以期为陇东地区两年三熟种植高
学位
马铃薯是世界第四大粮饲兼用的经济作物,对水分缺乏比较敏感,水分亏缺会对其生长发育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开展马铃薯种植资源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对重点种质资源的保存、收集与创新具有积极地意义。了解马铃薯种质材料的抗旱机理,评价及鉴定其抗旱性情况,为选择、培育优良的马铃薯种质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首先,本研究对135份引进马铃薯种质材料的遗传多样性及群体结构进行了分析;其次,对其中随机选取的44份马铃薯材料
学位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油菜生产国,油菜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随着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国油菜生产还面临许多挑战,提高种子产量、油分含量和节约生产劳动力成为油菜育种研究的重点。生长调节因子(growth-regulating factor,GRF)作为一种转录因子对植物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已有研究证明,油菜生长调节因子BnGRF2可提高转化的拟南芥种子含油量,同时增加粒重,但BnGRF2调控油菜的研
学位
大麦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氮素对大麦的生产具有重要的影响。选育氮高效作物不仅能减少氮肥的施用量,还能提高作物的氮素利用效率以保证作物的高产、稳产。随着转基因技术快速发展和对作物对氮素吸收利用的分子机理的研究,采用基因工程来提高作物氮素利用率的方式日益得到重视。谷氨酰胺合成酶(GS)与氮的代谢有关,能够将无机氮转化为有机氮。目前,大麦、玉米、水稻、拟南芥等植物的GS基因已被克隆,但是对于GS生物信
学位
马铃薯是多倍体作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不同倍性的种质。马铃薯二倍体野生种是抗生物逆境和非生物逆境及优良农艺性状的重要基因库。马铃薯普通栽培种是高度杂合的同源四倍体,其块茎是无性繁殖器官和营养储藏器官,块茎是匍匐茎顶端膨大形成,匍匐茎顶端膨大形成块茎的过程被环境因子和内源调控因子调控。研究不同种质的马铃薯匍匐茎生长发育规律,分析其生长发育和顶端膨大的影响因素,并对不同倍性种质的块茎差异蛋白质组进行比
学位
我国是农业大国,小麦在谷物栽培中位居首位。近年来,我国在生物技术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使得转基因技术逐渐成为小麦品质改善等方面的一种重要的科研方法。尽管小麦成熟胚因其具有取材方便、不受季节和植株发育状态限制等优点而被用作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然而成熟胚离体培养的诱导率及植株的再生能力比较低,这样就为后续的转基因工作带来了难度,因此小麦生物技术育种进程中亟需完成的关键点仍然是探索小麦成熟胚离体培养
学位
本文采用三种类型的冬油菜,在天水与兰州进行了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以及产量和农艺性状的比较,以及抗寒相关基因的序列比对,研究不同类型冬油菜在不同生态区的适应性以及它们适应性变异,主要结果如下:1.冬油菜由天水北移至兰州后由于生态条件的改变,越冬率出现大幅度下降,三种类型冬油菜中白菜型冬油菜为唯一能够安全越冬的类型,越冬率均达到80%以上。2.冬油菜由天水北移至兰州后,产生了一系列的适应性变化。首先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