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到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城市群对经济的带动作用日益凸显,城市群发展不仅要解决城镇化的形态问题,而且要使其发挥扩内需、稳投资、调结构、惠民生等方面的综合作用。城市群发展已经不是规模与数量问题,而是提升城市群功能,建设高质量城市群的问题。因此,研究城市群层级分工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不仅与新形势背景下的区域发展任务相契合,而且能提高城市群发展水平,提升城市群发展质量,对全国城市群的发展具有借鉴作用。
本文基于长三角城市群和中原城市群2007-2016年的面板数据,分别利用城市群功能空间分工、城市功能专业化指数和区位熵指数方法从城市群功能空间分工、城市功能分工和产业分工的角度对城市群层级分工进行测度和评价。然后借助ArcGIS10.2软件等将测度结果进行可视化表达,阐述城市群层级分工现状,对比分析城市群层级分工的特征。最后基于扩展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通过构建双对数回归模型进一步深入探讨城市群层级分工的影响因素。本文实证研究主要发现以下几个结论:
(1)就城市群整体而言,长三角城市群的城市群功能空间分工程度远远高于中原城市群,两个城市群的整体发展趋势存在一定的差异,但也具有相似之处。长三角城市群基本上呈现出波动中稳步上升的特征,而中原城市群总体上呈“先升后降再升”的“N”型走势。相似之处在于两个城市群的拐点相同,均在2011年、2012年出现短暂的下降,之后又逐渐上升。
(2)从城市功能分工的角度来看,长三角城市群中城市功能分工强度较高的区域稳定集聚在中心城市、副中心城市及其邻近城市,生产性服务功能具备向中心城市集聚的趋势,而超半数的城市以生产制造功能为主。相对而言,中原城市群城市功能分工没有明显的变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的东南部地区以生产性服务功能为主,而以生产制造功能为主的城市则位于城市群的西北部地区。
(3)从产业功能分工的角度来看,长三角城市群中第一产业专业化程度较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安徽省内;在发展制造业上具有较强比较优势的地区主要位于浙江东北部、苏南、皖南地区;其他工业集聚地分布范围较广,但集聚地的数量呈现波动下降的趋势;中心城市和副中心城市逐渐成为一般生产性服务业、高级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地;其他服务业主要在安徽省的部分地级市、浙江省和江苏省的少量地级市为优势产业。中原城市群中以第一产业为专业化产业的城市数量大幅下降,集聚地主要位于城市群的南部地区;制造业主要在河南省为优势产业;其他工业具有发展优势的地区范围涉及河北、河南、陕西、安徽四省,并且发展其他工业的比较优势在增强;一般生产性服务业主要集聚于河南省和安徽省;高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地分布较为零散;城市群的东南部地区主要以其他服务业为专业化产业。
(4)政府干预与两个城市群的城市功能分工、第一产业分工、一般生产性服务业分工、高级生产性服务业分工和其他服务业分工显著正相关,而与其他工业分工显著负相关;经济发展、交通发达程度和对外开放程度是影响两个城市群制造业分工的共同因素;交通发达程度对两个城市群的高级生产性服务业分工产生显著积极地促进作用,而科技创新却具有抑制作用;人力资本是影响两个城市群城市功能分工和产业分工的差异化因素。
本文基于长三角城市群和中原城市群2007-2016年的面板数据,分别利用城市群功能空间分工、城市功能专业化指数和区位熵指数方法从城市群功能空间分工、城市功能分工和产业分工的角度对城市群层级分工进行测度和评价。然后借助ArcGIS10.2软件等将测度结果进行可视化表达,阐述城市群层级分工现状,对比分析城市群层级分工的特征。最后基于扩展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通过构建双对数回归模型进一步深入探讨城市群层级分工的影响因素。本文实证研究主要发现以下几个结论:
(1)就城市群整体而言,长三角城市群的城市群功能空间分工程度远远高于中原城市群,两个城市群的整体发展趋势存在一定的差异,但也具有相似之处。长三角城市群基本上呈现出波动中稳步上升的特征,而中原城市群总体上呈“先升后降再升”的“N”型走势。相似之处在于两个城市群的拐点相同,均在2011年、2012年出现短暂的下降,之后又逐渐上升。
(2)从城市功能分工的角度来看,长三角城市群中城市功能分工强度较高的区域稳定集聚在中心城市、副中心城市及其邻近城市,生产性服务功能具备向中心城市集聚的趋势,而超半数的城市以生产制造功能为主。相对而言,中原城市群城市功能分工没有明显的变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的东南部地区以生产性服务功能为主,而以生产制造功能为主的城市则位于城市群的西北部地区。
(3)从产业功能分工的角度来看,长三角城市群中第一产业专业化程度较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安徽省内;在发展制造业上具有较强比较优势的地区主要位于浙江东北部、苏南、皖南地区;其他工业集聚地分布范围较广,但集聚地的数量呈现波动下降的趋势;中心城市和副中心城市逐渐成为一般生产性服务业、高级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地;其他服务业主要在安徽省的部分地级市、浙江省和江苏省的少量地级市为优势产业。中原城市群中以第一产业为专业化产业的城市数量大幅下降,集聚地主要位于城市群的南部地区;制造业主要在河南省为优势产业;其他工业具有发展优势的地区范围涉及河北、河南、陕西、安徽四省,并且发展其他工业的比较优势在增强;一般生产性服务业主要集聚于河南省和安徽省;高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地分布较为零散;城市群的东南部地区主要以其他服务业为专业化产业。
(4)政府干预与两个城市群的城市功能分工、第一产业分工、一般生产性服务业分工、高级生产性服务业分工和其他服务业分工显著正相关,而与其他工业分工显著负相关;经济发展、交通发达程度和对外开放程度是影响两个城市群制造业分工的共同因素;交通发达程度对两个城市群的高级生产性服务业分工产生显著积极地促进作用,而科技创新却具有抑制作用;人力资本是影响两个城市群城市功能分工和产业分工的差异化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