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壳聚糖是一类天然的生物相容性良好的止血材料,贝壳粉中含有一类凝血因子,将二者进行复合产生的止血效果有待研究。本文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发泡法及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制备了壳聚糖止血海绵、贝壳粉-壳聚糖止血海绵及珍珠粉-壳聚糖止血海绵,同时对材料的止血机理以及材料与生物体的相容性进行探讨,并对材料进行理化性质的表征。总结如下:1.本文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发泡法及萃取技术制备产品,通过一系列理化性质的研究和凝血效果的评价,选择超临界二氧化碳发泡法制备海绵,得到复合海绵制备条件为25Mpa、2h、40℃,该条件下制备得到的材料具有孔洞均一,相互交联度较高,因此材料具有较高的孔隙率和吸水率,这些对于材料的止血效果有较大的影响。2.生物相容性实验包括急性毒性实验和肝脏病理性分析实验以及血液的相容性实验,将所制备材料的浸提液通过血常规实验显示其血液相容性良好;小鼠腹腔注射72h未显示急性毒性且其肝脏组织切片均正常。3.对壳聚糖复合海绵,贝壳粉-壳聚糖复合海绵,珍珠粉-壳聚糖复合海绵的止血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指标包含材料与血液接触后的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的测定结果,结果表明,复合海绵并不完全依赖生理止血过程。4.材料止血效果评价方面,分别采用昆明小鼠构建小鼠肝脏、股动脉、尾部创伤模型,将贝壳粉/壳聚糖复合海绵,珍珠粉/壳聚糖复合海绵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股动脉创伤模型,壳聚糖海绵,壳聚糖-贝壳粉海绵、壳聚糖-珍珠粉海绵的止血时间分别为64.3±15.2s、44.7±14.0s、50.2±15.2s,肝脏创伤模型中,三种海绵的止血时间分别为82.1±17.7s、48.6±11.0s和51.6±10.2s;尾部创伤模型,三种海绵止血时间分别为82.1±17.7s、62.3±4.0s、70.2±10.2s,结果显示所制备材料的止血时间均明显少于纱布和艾薇停海绵。总结:采用超临界流体发泡技术制备的贝壳粉/壳聚糖复合止血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并且止血效果显著,有望应用于临床止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