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体酮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9037562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世界范围内人类预期寿命的延长和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脑血管病发病率和患病率有呈逐年增高的趋势。这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病(ischemiccerebrovascular diseases,ICVD)占到70%。脑缺血后,尽快的恢复缺血区的脑血液灌注以求挽救和保护神经细胞应该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在很多情况下缺血后再灌注不仅没有使神经功能得到恢复,反而使缺血所致的功能障碍和组织结构破坏进一步加重,这种现象就是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injury,CIRI)。到目前为止,尚无一种公认的疗效确切且无副作用的药物能够对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神经流行病学研究结果表明,脑卒中发病率与死亡率绝大多数为男性高于女性。研究显示女性在绝经期前的卒中发生率比同年龄男性要低,而绝经期后女性的卒中发生率则明显升高。已有大量的实验结果证明:雌二醇处理能明显降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的神经元的死亡。也有大量的研究表明,在脑外伤模型中,黄体酮能够抑制炎症介质的表达,从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并且已经完成临床二期试验。虽然目前关于黄体酮对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已有文献报道,但是有关黄体酮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预防和保护作用机制还鲜有研究。所以,本研究旨在通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在动物整体、细胞、分子以及基因等四个层面探讨黄体酮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神经元保护作用的机制,为黄体酮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病提供理论依据。   第一部分、黄体酮减轻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目的: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通过动物实验观察黄体酮的神经保护作用。   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体重250~300 g。随机分为假手术组(Control)、模型组(I/R)、溶剂组(Vehicle)和黄体酮组(PROG)。每组按再灌注时间再分设4个亚组。通过线栓法制作MCAO大鼠模型。将黄体酮溶于2-羟丙基β-环糊精(2-HBC)中,黄体酮组于术前7 d开始腹腔注射黄体酮(10mg/kg)1次/d;溶剂组给予等体积的2-羟丙基β-环糊精溶液。4组大鼠分别于缺血2h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进行神经功能评分测定、脑梗死体积测定和病理学检查。   结果:假手术组大鼠均无神经功能缺失症状。模型组、溶剂组和黄体酮组大鼠术后均出现神经功能缺失症状。黄体酮组大鼠神经功能明显改善(P<0.05);各时间点黄体酮组大鼠的梗死体积均较模型组缩小(P<0.05)。光镜下可见假手术组无梗死灶,黄体酮组脑组织病理损害明显减轻。   结论:黄体酮能显著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神经功能和脑组织病理变化,缩小脑梗死体积,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的神经保护作用。   第二部分、黄体酮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SOD活性及MDA、Glu、Ca2+、TNF-α、IL-1β含量的影响   目的:观察黄体酮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兴奋性氨基酸、自由基和脂质过氧化、Ca2+超载和炎症反应的影响,探讨其脑保护作用机制。   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体重250~300 g。随机分为假手术组(control)、模型组(I/R)、溶剂组(Vehicle)和黄体酮组(PROG)。每组按再灌注时间再分设4亚组。通过线栓法制作MCAO大鼠模型。将黄体酮溶于2-羟丙基β-环糊精(2-HBC)中,黄体酮组于术前7 d开始腹腔注射黄体酮(10mg/kg)1次/d;溶剂组给予等体积的2-羟丙基β-环糊精溶液。4组大鼠分别于缺血2h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Glu和钙含量;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SOD活性;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MDA含量;放射免疫法测定TNF-α、IL-1β的含量。   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黄体酮组脑组织的Glu、MDA和钙含量在各个时间点均显著降低(P<0.05);脑组织的SOD活性均有不同程度升高(P<0.05);脑组织TNF-α、IL-β的含量在各个时间点均显著降低(P<0.05)。   结论:黄体酮能够在脑缺血再灌注时减轻自由基氧化作用、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防止钙超载、降低谷氨酸含量、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及其活性,这揭示出黄体酮很有可能作用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各个环节,从而发挥脑保护作用。   第三部分、黄体酮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NGF、GDNF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黄体酮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梗死侧皮层NGF和GDNF在mRNA与蛋白质水平表达的影响,探讨黄体酮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脑保护作用机制。   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体重250~300 g。随机分为假手术组(Control)、模型组(I/R)、溶剂组(Vehicle)和黄体酮组(PROG)。每组按再灌注时间再分设4亚组。通过线栓法制作MCAO大鼠模型。将黄体酮溶于2-羟丙基β-环糊精(2-HBC)中,黄体酮组于术前7 d开始腹腔注射黄体酮(10mg/kg)1次/d;溶剂组给予等体积的2-羟丙基β-环糊精溶液。4组大鼠分别于缺血2h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应用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 time PCR)和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技术检测NGF和GDNF在mRNA与蛋白质水平的表达情况。   结果:再灌注3h时黄体酮组大鼠梗死侧皮层NGF及其mRNA的表达开始升高;6h时模型组与溶剂组大鼠梗死侧皮层NGF及其mRNA的表达开始升高,至24h回落到假手术组水平;黄体酮组大鼠梗死侧皮层NGF及其mRNA表达在再灌注12h达高峰,差异有显著性(P<0.05),至24h时表达仍高(P<0.05)。再灌注6h时模型组与溶剂组大鼠脑部GDNF及其mRNA的表达开始逐渐升高,至24h达高峰;黄体酮组大鼠脑部GDNF及其mRNA表达在再灌注3h时开始逐渐升高,在12h时明显高于模型组与溶剂组(P<0.05),至24h时达高峰(P<0.05)。   结论:黄体酮可以使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NGF和GDNF的mRNA表达上调,促进脑内NGF和GDNF蛋白的合成,从而发挥脑保护作用。   第四部分、黄体酮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元凋亡和相关基因gaspase-3、bcl-表达的影响   目的: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MCAO模型,观察黄体酮对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凋亡和相关基因caspase-3、bcl-2表达的影响,探讨黄体酮对脑缺血后神经元保护作用的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体重250~300 g。随机分为假手术组(control)、模型组(I瓜)、溶剂组(Vehicle)和黄体酮组(PROG)。每组按再灌注时间再分设4亚组。通过线栓法制作MCAO大鼠模型。将黄体酮溶于2-羟丙基β环糊精(2-HBC)中,黄体酮组于术前7 d开始腹腔注射黄体酮(10mg/kg)1次/d;溶剂组给予等体积的2-羟丙基β-环糊精溶液。4组大鼠分别于缺血2h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采用原位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标记法(TUNEL)测定神经元凋亡,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 time PCR)和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技术检测caspase-3、bcl-2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情况。   结果:在损伤区皮层,黄体酮组caspase-3及其mRNA在3 h与模型组无显著差异,但在6 h、12 h、24 h时均明显低于模型组与溶剂组(P<0.05);黄体酮组bcl-2及其mRNA表达在12 h和24 h时明显高于模型组与溶剂组(P<0.05);TUNEL阳性细胞数在各时间点均明显减少(P<0.05)。   结论: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黄体酮可通过增加梗死侧皮层bcl-2的表达、减少Caspase-3的表达、减少神经元的凋亡数量,从而发挥脑保护作用。
其他文献
英吉沙县城关公社八大队,靠近城市,水源条件效好,但前几年总产总在300斤左右徘徊,从七八年以来,他们在科学种田上狠下功夫,小麦产量迅速猛增,全大队500亩冬麦,七七年总产154
从诸多方面对儿童游戏场空间进行了综合的阐述,即从儿童对户外空间的本能需求,到生活群体至生活空间,最后还从社会经济条件和自然条件的基础上,如何建立起一套完整、客观的儿童户
上海全年平均气温为15.5℃,平均无霜期225~235天,日平均气温高于10℃的作物生长期,平均有233天,高于15℃的喜温作物生长期也有186天左右。4~9月平均各月雨量都在 100mm以上,光
猜猜看:哪一颗是能吃的木星?  上图右边才是用小麦粉、糖、可食用墨水等打造出的木星蛋糕!它们真的很像,不是吗?连木星那标志性的大红斑都一模一样!蛋糕师花了8小时才完成表面纹路的绘制工作呢。这颗“星球”从里到外分别是深褐色的枣泥、白色的杏仁奶油蛋糕、蓝色的香草海绵蛋糕、棉花糖做的翻糖。现在,想来上一块吗?  “猫咪市长”巡街“遇刺”  这只名叫斯塔布斯的猫咪,已连任美国阿拉斯加州塔尔基特纳市荣誉市长
期刊
WW’-----。、------si---------------x---------- 。。]。。,l_、n,。、l 亩产干#1 单 位D 品 种g面积(亩)B 叫J广 一卜I二乙D m】IT ItllJ”卜ti H4/I/r二、 海阳县发城公
棉花是常异交作物(异交率达5—10%),遗传基础比较复杂。而棉花品种有价值的经济性状,如产量、产量因素(铃重、衣分、子指、衣指)、绒长、细度、强度等均属数量性状,比较不稳
更高亮度本次安博会科达(KEDACOM)以“走进机器识图时代”为主题,生动演绎了感知、云与大数据相融合的下一代视频监控系统。安防正在进入大数据时代,摄像机每天产生大量的视
育成的高产品系,按株型分为四群:塔形的为 PT1群,中部叶即长又大的为 PT2群,上部叶开片良好呈筒形的为 PT3群,植株呈高大筒形的为 PT4群。本实验对上述高产品系的株型和生长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目的   探讨不同b值对DWI图像质量及ADC值的影响,选择3.0T磁共振鉴别腰椎良、恶性压缩骨折的最适b值。   方法   16例压缩骨折的患者23个椎体,分为良性组(9例共11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