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宪章》与欧俄能源博弈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inv123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联解体以来,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后,俄罗斯与欧盟的能源合作(以油气合作为主)越来越紧密,这主要是由双方的能源供求关系、地缘政治和能源政策所共同决定的。对全球能源的重要需求方欧盟而言,一方面其油气需求巨大,北海、挪威等传统油气产地的产量却正在日益下降。因此,作为世界上能源进口和消费对外严重依赖的地区,欧盟对其能源供给一直非常在意。除力争在内部建立一个统一的能源市场之外,欧盟对外部能源的供给和保障也一直十分关注,并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就制订了《能源宪章》,用于指导欧盟对外(主要是对苏联东欧地区)的能源合作,以实现共同的能源外交。由于油气资源在生产和运输方面特殊的地缘特征,欧盟各国无法不把眼光投向近在咫尺的能源主产地之一——俄罗斯。在欧盟先后出台的多部能源法规和战略中,实施能源进口多元化和优化能源结构成为欧盟能源政策的主要目标。欧盟认为,与俄罗斯建立战略性的能源伙伴关系有利于这些目标的实现。与俄罗斯开展紧密的能源合作被确定为欧盟新时期能源战略的核心内容之一。对拥有巨大油气资源和出口潜能的俄罗斯而言,有必要对能源战略进行调整,实施全方位的能源外交,以实现其经济复苏和全方面振兴的强国梦。其中,欧盟作为俄传统的的能源销售市场和世界主要消费区,被俄政府列为能源外交的优先方向之一。但与此同时,俄罗斯非常注意在能源外交中保护本国的战略利益,尽管俄政府早于1994年就签署了《能源宪章》,由于国内相关利益方对条约内容和相关条款不满,至今尚未得到其议会批准。并且,俄罗斯还于近年来向欧盟提出了制定新能源法规的倡议,试图成为游戏规则的制定者。本文通过对《能源宪章》的来龙去脉进行分析,来介绍俄欧双方能源合作的发展历程,以解析其各自能源利益之所在,并对新形势下《能源宪章》的签署前景进行预测,最终提出了俄欧能源合作对中国的启示。全文共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对《能源宪章》进行分析与解读,并对其产生和发展的经过进行介绍;第二部分着重分析欧俄能源合作现状以及双方对《能源宪章》这一合作机制的不同态度。第三部分结合当今欧俄关系,对欧俄关系走向以及签署《能源宪章》的前景进行预测,本文的最后部分将分析俄欧能源博弈对中国进行能源合作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其他文献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信用证之所以成为国际支付中最常用的方式,最主要原因是信用证给买卖双方提供了高度的保护性。买方在银行付款给卖方之前,规定了卖方应提交的单据,只要单据符合信用证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