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改善布洛芬溶出行为的固体分散体制备方法与性质评价

来源 :沈阳药科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alx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溶出速率直接影响其生物利用度,改善难溶性药物的理化性质是国际药学界研究的热点。固体分散体技术已经被广泛用来提高难溶性药物溶出速率和生物利用度。本文以难溶性药物布洛芬为模型药物,利用不同方法制备了布洛芬固体分散体,提高布洛芬的溶出速率和生物利用度。以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Kollidon)、聚乙烯醇一聚乙二醇(3:1)接枝共聚物(KollicoatIR)、纳米二氧化硅(Aerosil)和超细多孔二氧化硅(Sylysia)为载体,利用熔融法制备了布洛芬固体分散体。粉末X射线衍射和DSC分析结果显示,熔融法制备的固体分散体中,药物转化为无定形态。各种载体制备的固体分散体中,药物的溶出速率均显著高于布洛芬和相应的物理混合物。载体的种类、粒径、比表面积及聚集状态是影响溶出速率的主要因素。利用超临界流体法制备了布洛芬固体分散体。优化了最佳工艺条件。粉末X射线衍射和DSC分析结果显示,超临界流体法制备的固体分散体中,药物转化为无定形态。IR光谱分析结果显示,固体分散体中布洛芬与载体之间存在分子间氢键作用。溶出试验结果显示,利用超临界流体法制备的布洛芬固体分散体中药物的溶出速率及溶出度均显著提高。选择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乙烯醇一聚乙二醇(3:1)接枝共聚物、羟丙甲基纤维素、聚乙烯醇为载体,利用脉动燃烧干燥法制备了布洛芬固体分散体。X射线衍射和DSC分析结果表明,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和羟丙甲基纤维素固体分散体(1:5)和聚乙烯醇/聚乙二醇接枝共聚物固体分散体(1:10)中,布洛芬结晶完全消失,以无定形态存在于固体分散体中;聚乙烯醇为载体制备的固体分散体,仍有药物结晶存在。溶出试验结果表明,制备的固体分散体中药物的溶出速率及溶出度显著提高,且优于喷雾干燥法制备的相应固体分散体。对比了三种方法的溶出速率、溶出百分率、溶解度、稳定性等方面的差异,对三种方法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评价。制备了布洛芬-Sylysia 350固体分散体普通片剂。考察了崩解剂种类及用量、填充剂种类及用量、压片力、片剂表面积等因素对药物溶出的影响。制备了布洛芬-Kollidon固体分散体口腔崩解片。考察了口崩片的体内外崩解时间。优化了两种片剂的最佳处方。以物理混合物为对照,利用HPLC法对布洛芬固体分散体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行为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超临界流体法和脉动燃烧干燥法制备的布洛芬-Kollidon CL-SF固体分散体的Tmax为33 min和39 min,t1/2分别为1.92 h和2.27 h,Cmax分别为19.29μg/ml和16.99μg/ml,而物理混合物的Tmax为48 min,t1/2为2.62 h,Cmax为6.87μg/ml。布洛芬固体分散体相对生物利用度为216.5%和198.9%。
其他文献
目的对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手术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进行探讨。方法将48例行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实施综合护理与传统护理。结果观
随着人们控制HIV的能力有所提高,用最好的方法使用更有效的药物己变得越来越重要。虽然这些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和毒性不那么明显,但掌握这些知识是重要的。
自中国于2001年加入WTO并依照入世承诺逐步开放中国市场,良好的经济环境为中国商业银行国际结算业务的发展造就了一个广阔的市场空间,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但是与此同时,外资银
我们预期,在大量患者中长期使用阿德福韦可导致耐药性的出现,同时伴随着病毒的反弹,肝炎的复发以及可能出现肝脏的失代偿。Eung等人的研究报告描述了8例患者发生阿德福韦耐药突
1999年1月~1999年5月,采用CO2激光经结膜入路切除眼袋21例,现报告如下。
目的:探讨手术配合中药治疗陈旧性肛裂的疗效。方法纵切横缝加切口减张配合中药内服、坐浴治疗。结果106例患者有104例痊愈且不复发,治愈率达98.1%。结论操作简便,创伤小,疗
一、流感1.禽流感禽流感病毒乃人型株[现有西班牙株(H1N1)、亚洲株(H2N2)和香港株(H3N2)等]重组而成,对人也具传染性。迄至眼下的报告(deJong.NEngl J Med352.686,2005)人类病例已有数十,因
无论怎样精密和珍贵的测量控制成果,只要相应的测量标志失存,就失去了使用价值而变得没有意义。测量标志的损坏给国家建设造成的巨大损失及给测量工程开展带来的困扰是测量界深
压力分散型预应力锚索作为一种新型锚索,这几年在各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其质量控制措施与普通型预应力锚索有很大差距,笔者就雅砻江锦屏一级电站右岸1885 m高程以上开挖工程中
1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1.1病理诊断①肝组织学检查证实为原发性肝癌。②肝外组织的组织学检查证实为肝细胞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