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柯萨奇B3(CVB3, Coxsackie Viruses B3)病毒属于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在人群中感染十分普遍,可引起人类许多疾病,如呼吸道感染、非细菌性脑膜炎、病毒性心肌炎等。研究发现,约50%病毒性心肌炎是CVB3所致,而小儿,尤其是新生儿,由于免疫功能较差,极易受到感染,且多数病情较重,死亡率较高。新生儿患病致死的主要原因是持续性病毒感染,但现有药物研究报道大多对此只有一定疗效,并不理想。通过之前的研究,我们发现苯并咪唑酰胺衍生物具有抗柯萨奇B3病毒活性,其中含有邻氟苯基取代基团的新化合物具有较突出的抗柯萨奇B3病毒作用。根据活性叠加原理,考虑到呋喃和常用药物中间体(L)-2-氨基-1-对硝基苯基-1,3-丙二醇、(赤式)-2-氨基-1-对氯苯基-1-丙醇、青霉素中间体(6APA,7ACA)等具有优异的生物活性,我们将这两种活性结构引入同一分子内,希望能够大大改善它们的生物活性。本文以苯并咪唑为母体结构,引入生物活性优异的中间体,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共二十余种2-芳基-1H-苯并咪唑-4-酰胺(羧酸)类衍生物,其结构经核磁氢谱、质谱、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确证。其中包括6个2-芳基-1H-苯并咪唑-4-羧酸中间体和14个2-芳基-1H-苯并咪唑-4-酰胺衍生物。并经筛选后,在细胞培养内测定了部分新化合物的抑制柯萨奇B3病毒作用效果。这些新化合物在Vero细胞培养内的抗柯萨奇B3病毒活性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除26以外均有抗柯萨奇B3病毒效果。而且目标化合物15,25和27具有优异的抗柯萨奇B3病毒作用,它们的生物活性高,毒性低,选择性好(与阳性对照药病毒唑RBV相对比)。基于药物活性测试结果,我们对构效关系进行了分析。本文进一步证实了我们之前工作得出的结论:2-吡啶基衍生物的活性和选择性要优于3-吡啶基和4-吡啶基衍生物。同时,我们可以推断出2-吡啶基、3-吡啶基和4-羟基苯基衍生物的活性和选择性要优于2-呋喃基、5-硝基-2-呋喃基衍生物;在R2取代基为邻氟苯基或(L)-1-甲基-2-对氯苯基羟乙基时,化合物的活性和选择性大大提高。提示以苯并咪唑为母体结构进行结构改造的化合物在抗柯萨奇B3病毒作用上具有明显的构效关系,如进一步进行结构优化可望获得较为理想的新型抗柯萨奇B3病毒化合物,其优异的抗病毒活性说明这类化合物在研发抗柯萨奇病毒药物领域有着很高的潜在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值得深入研究。此外,本文还考察了在合成的过程中,温度、催化剂、反应条件等带来的影响。设法优化了反应条件,改良了反应工艺,提高了反应收率。同时,我们还降低反应成本,简化反应操作,降低反应过程中的毒性,使工艺更加绿色、环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