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国内发放第一笔房地产按揭贷款以来,按揭业务已成为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金融服务项目。按揭作为一种信用消费形式,对刺激住房提前消费、提高消费者住房水平、加速房地产开发商的资金回笼、促进房地产业发展进而带动国民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等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国商业银行的按揭贷款业务也从开始的“零星试点”到“遍地开花”,房地产按揭金融业务呈现一片“繁荣”景象。但由于我国按揭业务起步比较晚,国内商业银行缺乏必要的经验积累,加上按揭贷款相关的法律法规又很不健全,导致了不少“假按揭”现象的发生。“假按揭”的大量存在严重扰乱了我国的金融市场秩序和房地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因此识别与防范“假按揭”的发生就已成为规范房地产金融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即在此背景下,借助笔者多年在银行从事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操作和管理的经验,对“假按揭”典型案例进行了深入分析,详细阐述了与“假按揭”有关的基本理论问题,并对“假按揭”产生的原因及其风险进行了深入剖析,系统地提出了商业银行防范“假按揭”的措施和对策。这对我国商业银行健康、高效地发展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业务具有较重要和迫切的现实意义。本论文在前言部分详细阐明了论文的选题背景、中心思想、主要内容和结构安排。在论文的第一章,通过对三起“假按揭”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全面展现了“假按揭”产生链条及带来的风险。在论文的第二章,从“假按揭”的涵义、表现形式和“假按揭”的识别三个方面对“假按揭”进行了基本理论分析。在论文的第三章,从开发商、银行内部、中介机构和法律环境等四个方面对“假按揭”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剖析,并对“假按揭”涉及的主要风险以及风险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在论文的第四章,有针对性地从银行加强按揭业务管理、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房地产管理部门加强配合等方面提出了“假按揭”的防范对策,并提出了“假按揭”发生后的应对措施。总之,本人结合自己多年在银行从事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操作和管理的经验,运用MBA阶段所学理论和研究方法,对个人住房贷款“假按揭”问题进行了尝试性探索,目的是对商业银行防范“假按揭”提出措施和对策,以期对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住房按揭业务的健康发展有所助益。但是鉴于受时间因素、信息收集和理论水平的局限,文中一定存在诸多的不足,敬请评审专家及答辩专家批评指正,本人将继续努力,对相关问题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