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与艺术——苏珊·朗格艺术哲学中的情感本体论研究

来源 :山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gzi92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珊·朗格是二十世纪以来一位举世公认的艺术符号论美学家,也是在哲学史上少有的一位取得成就的女性哲学家。她将艺术定义为人类情感符号形式的创造,将情感看作生命的浓缩利集中体现,认为艺术产生于情感的需要,是情感的逻辑转换形式;情感投射在艺术形式中,使艺术具有了生命的意味。最终,朗格由艺术开启了人类心灵哲学的开端。   本文是关于朗格艺术哲学中情感本体论的研究,即从本体论的角度,考察情感在艺术中的地位和意义,以及艺术符号作为人类情感的逻辑形式,对人类内在生命的表现性问题。论文以情感为线索,主要有六个部分组成。   在前言中,首先阐明情感本体论的意义和学术界对朗格艺术哲学理论的研究现状,进而说明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第二部分系统阐述了艺术史上情感表现说的发展历程,并在二十世纪西方文论的大背景下,考察朗格艺术情感论的学术背景和理论前提。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格式塔心理学的知觉理论、“异质同构”理论,精神分析批判中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都给朗格以很大启发,她在创造性地批判与继承表现主义美学、形式主义美学艺术情感观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情感理论。   笫三、四部分是论文的主体,在充分揭示朗格独特的艺术情感论的内涵、特征和生成方式的基础上,主要探讨情感与朗格美学体系中其他范畴之间的关系,以体现其在整个朗格艺术哲学中的本体性意义,这也是论文的创新之处。朗格认为艺术表现的是一种人类情感,它是人们内在生命的动态形式,具有符号意义的自明性和本体论意义上的超越性,是在艺术抽象和艺术直觉的共同作用下生产的。情感作为人类全部内心生活的集中体现,是艺术符号创造的动力和目的,是艺术幻象表现的主要内容,更是使艺术形式具有生命意味的本质因素,具有本体性意义。   第五部分则分别对情感在各种艺术形态中的具体表现进行了说明,以进一步体现情感在艺术中的重要性。最后,结语部分指出朗格忽视艺术的社会属性,仅仅从精神活动方面研究艺术和人的存在问题,是其情感理论的局限之处。   通过对艺术情感论的全面研究,我们不仅更加深刻地认识了朗格的艺术哲学理论,看到了情感在艺术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也使艺术作为人类生命本真存在的独特价值充分体现出来。
其他文献
党员是党的细胞,党的工作要靠党员去落实,党的执政地位要靠党员去维护,党的先进性最终要靠党员的先进性来体现。而作为大学生党员,应担起自己肩上的责任,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努力培养自身的全面素质,掌握为祖国、为人民服务的真本领,把自己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政治上起带头作用。当代大学生党员要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始终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观点,逐步增强政治敏锐性和
“网红”现象是依托于互联网技术发展而产生的文化现象,它体现了大众在消费时代的审美趣味,也是话语权力斗争的场所。如果把“网红”现象简单地理解为一种大众在网络世界的成名
作为基督教徒的苏雪林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开创者和建设者之一,基督教文化深刻且深远地影响着她的文学创作、文学研究以及为人处世等各个方面。苏雪林与基督教的渊源可谓错综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