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武装人民群众,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时代需要。高校肩负着培养社会建设栋梁的重任,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重要阵地。实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对具有重要的意义。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网络传播联系紧密,针对马克思大众化网络传播,全国各高校进行了积极主动地探索。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的方向,是充分运用流行的传播方式,利用网络时代的新特点,进行么克斯主义理论的传播。本文主要研究在网络环境下,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的网络传播途径,丰富新时期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理论和实践。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和网络途径的概念是本文研究的基本出发点。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点就是运用、有效的方法,宣传和解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达到由抽象上升到具体、从深奥转化为通俗的效果,从而被广大青年学生认同、理解和掌握,并逐渐内化为他们价值信仰和思维方式,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和工作的指导思想,使其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挥自身的才能,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贡献力量。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网络传播开展大众化理论的信息传播过程,是教育者运用网络传播理论和新形式的教育载体开展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网络途径传播原则要坚持一般性原则、针对性原则、通俗化原则等基本原则。构建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网络途径传播机制,要建立信息搜集与反馈的管理机制,完善网络管理与引导机制,制定应急处理与预警机制。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网络体系建设,要完善网络课堂教学体系和网络课外活动体系。创新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网络途径首先要推进网络主体建设,包括网络传播主客体建设、网络载体建设及创新、创新高效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网络活动。要通过建设网络传播队伍,提高大学生利用网络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积极性;充分利用各种新兴网络载体形式、促进网络教育与现实教育的结合;加强学生网络理论学习阵地建设等方式促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网络载体的创新和完善。最后,要创新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网络活动建设,丰富网络活动内容,拓展网络传播途径,实现网络全面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