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五山文学是指镰仓时代末期到江户初期,由五山十刹的禅僧创作的汉诗文的总称。作为日本中世文学的精粹的五山文学,它继承了奈良平安时代对汉文学模仿的传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在与日本本土文化的不断融合中,促进了具有日本特色的汉文学的发展。五山的汉诗文中不乏富含审美情趣,在沉浸于个人感动的同时,探求人性本质的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而作为五山文学的创作者,五山禅僧们十分崇尚中国文化,在对中国文化不断追逐中,他们研读经史子集,不断提高汉文能力,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其中一部分禅僧远赴中国参禅求学,在与中国文人高僧的直接交流中,他们接受了中国最先进的知识,成为中国文化在日本传播的重要力量。他们怀着济世利民的理想,参与幕府政治统治,成为将军的政治文化顾问。绝海中津是五山禅僧的佼佼者,他与义堂周信并称为五山文学双璧。他曾远渡中国,遍访名僧,在修习禅道的同时,研习诗文,具备了中国文人的素养。绝海以其汉诗闻名中日两国,他曾在英武楼与明太祖吟诗唱和,大受褒奖,被后世学者赞为“绝海诗非但古昔,中世无敌手也,虽近时诸名家,恐弃甲宵遁”。其四六文得全室和尚真传,成为五山四六文的典范。他将五山文学从偈颂的佛教气息中解放出来,并将其引向纯文学性的道路。他在五山文学的发展中所起的作用确立了他在五山文学中的最高地位。他具有多方面的才能,不仅在文学,在室町文化、政治等领域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本文分三章对绝海中津进行全面探讨。第一章从绝海中津的生平出发,通过与史料的结合,就其方正刚直的性格与任真自得的心境进行阐述,并分析性情在其诗中的体现以及对汉诗创作的影响。第二章围绕绝海中津诗文集《蕉坚稿》,论述其诗作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借鉴与吸收。该章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从“取语”、“取意”、“取势”三个方面分析诗中的创造性借鉴,并指出绝海汉诗的特色;第二部分从艺术性的角度论述其汉诗的用典特色;第三部分论述唐代山水田园派尤其是王维对其诗风的影响。第三章从绝海中津书法出发,论述其书法和书画论的特点及其对五山文艺发展的影响。并就与书法、汉诗文直接相关的外交文书的起草,论述其在幕府政治外交中的重要作用。终章全面评价绝海中津其人,得出如下结论,绝海中津的多方面素养的形成是与室町时代政治、社会等诸多因素和其自身经历密切相关。最后提出今后的研究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