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结构在不同特性地震激励作用下的逐步倒塌机制以及整体损伤演化规律,可以为结构抗连续倒塌设计和控制提供一种新的研究思路。考虑到地震动的随机性对结构响应造成的变异性,及不同损伤模型对结构失效形态的影响。为此,有必要对不同特性地震激励作用下的结构失效模式进行统计分析,并得出一个具有统计意义的结论。主余震序列型地震动对结构的最大危害在于主震作用下结构已经产生很大的损伤,由于余震的累积损伤效应,余震的作用可能会增加结构的损伤,改变结构的失效模式,甚至造成结构的倒塌。因此,如何对余震作用下结构的附加损伤进行量化评估,分析主余震序列型地震动对结构的失效模式的影响,已成为工程抗震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基于OpenSees平台对钢筋混凝士结构进行IDA分析,首先采用不同截面损伤模型研究结构在不同地震动作用下的失效模式,基于加权秩和比的统计方法得到一组新的失效模式,并引入相似度概念来描述统计得到的失效模式与最弱失效模式的差异性。其次研究不同超越概率下的余震对结构失效模式的影响,并重新定义地震作用下结构的损伤率,最后基于概率地震需求模型对结构在余震作用下的附加损伤进行概率损伤评估。通过以上研究表明:不同截面损伤模型得到的失效模式大体相近;基于规范设计反应潜,当输入的不同地震动之间的离散性较小时,首个失效截面位置都相同;统计得到的失效模式与最弱失效模式有着较大的差异,前者具有统计意义。随着余震超越概率的增大,余震对结构的累积损伤越来越显著,结构设计中不容忽视;相比主震作用下结构失效的截面数量,结构在主余震序列型地震动作用下并一定会增加大量的截面失效;结构遭受的主震损伤率较大时,控制结构的倒塌与余震的等级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