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元融合方法的张伯礼教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经验研究

来源 :天津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long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检索相关文献,对张伯礼教授运用中医治疗疾病的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发现并归纳其中的规律,为更加全面了解张伯礼教授在中医领域的贡献提供帮助。2.通过收集张伯礼教授在临床诊疗的信息,比较治疗前后疗效变化,进行疗效评价;对病例当中的症候、方药进行分析,总结张伯礼教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核心方药、用药特点。利用研究以上三方面的多元融合方法对张伯礼教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经验进行总结。方法:搜索近20年相关文献进行统计,利用SPSS25.0辅助数据挖掘;在不干预临床诊疗行为的前提下,全面、如实地记录张伯礼教授的诊疗过程与方案,连续进行2-5次治疗记录,并收集长程完整病例,跟踪疗效,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治疗前后疗效变化;利用“研究与推广应用一体化平台”、SPSS25.0、Excel对处方各进行频率、关联等方面进行挖掘与分析,结合文献分析结果,总结其辩证思维及用药特点。结果:1.对患者每一诊次进行MYMOP、SAQ问卷调查并打分,根据治疗前后分数对比观察治疗效果。统计结果显示,在改善症状、缓解活动受限程度、控制疾病稳定及发作情况、治疗满意度、对疾病认知程度5个方面均有明显的提高。2.对所有证型进行统计,可归纳为6种证型,按照频率排序依次为:痰瘀互结证、阴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气虚血瘀证、阴虚痰瘀证、气滞血瘀证。3.纳入本次研究的223张处方,发现共涉及151味中药,使用中药共4153味次,其中使用频次≥100次的中药共10味,分别为丹参、郁金、黄连、茯苓、半夏、葛根、首乌藤、麦冬、延胡索、龙齿。4.共涉及17类中药。使用频率最高的前6名分别为活血化瘀药、补虚药、清热药、安神药、利水渗湿药、化痰止咳平喘药。5.通过平台分析组方规律,得到使用频率高且关联性强的5组药对:丹参-郁金,女贞子-旱莲草,半夏-黄连,茵陈-苍术,射干-牛蒡子。以及8组方药组合:半夏、龙齿、女贞子、旱莲草、生地;牛蒡子、橘红、浙贝、射干、葶苈子;夏枯草、桑枝、柏子仁、降香、三七;黄连、苍术、首乌藤、砂仁、五灵脂;茯苓、杜仲、珍珠母、黄精、沙参;麦冬、桑寄生、知母、天麻;葛根、茵陈、萆薢、干姜;丹参、郁金。结论:1.张伯礼教授倡导中医现代化,提倡中西医结合,临床上以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为主,对各种慢性疾病、疑难杂症也有治疗经验。2.张伯礼教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显著,最常见的证型为痰瘀互结证。3.张伯礼治疗冠心病以活血化瘀药为主,佐以化痰药、利湿药、安神药、清热药、补虚药等,常用药物有丹参、郁金、黄连、茯苓、半夏、葛根、首乌藤、麦冬、延胡索、龙齿等。整体用药平和,善用药对,如丹参-郁金,女贞子-旱莲草,半夏-黄连,茵陈-苍术,射干-牛蒡子等。4.张伯礼教授认为痰瘀互生,治湿宜早,若郁而化热应及时清热。5.张伯礼重视气血辩证,注重调畅气机,常用活血药配伍行气之品治疗冠心病。6.张伯礼重视对神的调理,心神同治,多用安神类药物养心助眠。7.张伯礼重视对脏腑功能的整体调理,治心同时兼顾五脏,注重对正气的顾护,灵活运用补虚药。8.运用计算机等现代科技手段能更客观、高效的分析临床用药规律及诊疗特点,能更好的继承名老中医思想。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观察醒脑开窍刺法联合经筋刺法、闪罐法治疗脑卒中后中枢性面瘫的临床疗效,为卒中后中枢性面瘫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纳入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临床部第十三病区符合研究标准的住院病人62例,按照随机分组原则根据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1例。两组均给予醒脑开窍针刺法及脑卒中常规内科治疗,对照组予经筋刺法针刺患侧面部,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于针刺治疗起针10min后给予面部闪
目的: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技术,观察健康受试者廉泉穴针刺干预前后脑部自发功能活动变化,分析针刺对皮质吞咽中枢网络的影响,探讨廉泉穴针刺功效可能的中枢机制。方法:本研究纳入健康受试者20例,男女各10例,年龄23~33岁,均为右利手。研究通过了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伦理审查委员会批准(批件号:TYLL2021[K]字005),所有受试者试验前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采用自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与评估《灵枢》恢刺结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性瘫痪(SPAS,Spastic Paralysis After Stroke)的疗效,并与常规针刺结合醒脑开窍针法进行对照研究,以期为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性瘫痪探索一种新且有效的综合治疗方法。方法:根据随机对照原则将符合研究标准的受试者分为恢刺组和对照组(常规针刺组),两组均予内科对症治疗和醒脑开窍针刺治疗,恢刺组采用恢刺法治
目的:通过观察温阳化浊法对脾肾阳虚湿浊内蕴型反复种植失败(Repeated implantation failure,RIF)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endometrial receptivity,ER)相关指标及胚胎解冻移植(Frozen-thawed embryo transfer,FET)周期的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持续妊娠率的影响,探究温阳化浊法改善RIF患者ER及妊娠结局的安全
目的:探究真实世界环境下针灸综合疗法干预中风病合并假性球麻痹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营养状况,为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本研究为真实医疗环境下的前瞻性队列研究,共收集中风患者414例,其中,中风合并假性球麻痹患者206例,中风未合并假性球麻痹患者208例,所有病例均源于我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符合研究标准的住院患者。中风患者均给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合并假性球麻痹患者
研究背景:随着人民水平日益提升,痛风病的患病率逐年上升,痛风早期症状不明显或症状发作后可自愈,容易被忽视,并且多数痛风患者血尿酸水平没有得到有效控制,随着病程进展,痛风可造成关节、血管、肾脏等损害。其中痛风性肾病(Gouty Nephropathy,GN)是痛风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引起痛风性肾病的因素除血尿酸水平以外,仍可能存在其他因素,如病程、年龄、吸烟、饮酒、血压、血糖、血脂等。有研究表明中医体
目的评价中医适宜技术联合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对青少年轻度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门诊就诊,确诊为轻度近视并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青少年患者75例(150眼)作为此次研究的样本量,按照就诊日期及顺序编号,用随机数字表将样本分为观察组A组25例(50眼),对照组B组25例(50眼),对照组C组25例(50眼)。观察组A组使用中医适宜技术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观察经筋排刺法与常规针刺治疗中风后肩关节半脱位的疗效对比,以期能为临床治疗中风后肩关节半脱位提供一种有效的针刺治疗手段。方法:本课题拟纳入自2020年4月份至2020年12月份之间前来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特需门诊就诊的中风后肩关节半脱位确诊患者,共60例,通过SPSS22.0生成随机数字表,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随机等分为两组。在两组病例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的前提下,治疗
目的:通过统计分析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患者的中医证型、焦虑抑郁、内镜表现、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的分布规律,从而探讨RE中医证型与焦虑抑郁、内镜表现、H.pylori感染之间的相关性,为RE的诊疗提供思路和方法。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消化内镜检查示反流性食管炎的300名
目的:本课题研究主要观察益气通络法联合中药泡洗对化疗所致周围神经病变(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及差异,通过中医辨证论治,内外兼治,发挥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探讨益气通络法联合中药泡洗对化疗所致周围神经病变的应用价值,为化疗所致周围神经病变提供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为中医药治疗化疗所致周围神经病变提供更多有效方案及新的思路。方法:采用前瞻、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于天津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