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精神的追寻——论龙应台作品的文学价值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liaol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龙应台逐渐成为汉语文学圈里的一个独特作家,契合八十年代文化讨论高峰期,引发了较为强烈的社会反应。新世纪初,龙应台陆续出版了多本文化随笔集,涉及国际化、全球化、现代化、城市化、传统文化等多个文化概念的文学性解读。  一方面,自由、民主、公平、正义等价值观是作家龙应台一直坚持表达的核心价值。为此,作者用一种普世价值标准,并依托深厚的历史基础,以宏大的时空视野,来分析不同地域的文化传统,以及过去的历史所带给现代人应有的精神反思。这种分析,涵盖了北京、上海、香港、台湾、新加坡、美国、德国、瑞士、以色列等东西方文化的典型代表。作者试图传承一种人性的启蒙,使更多无法看见的东西通过文学阐述能被看见。  另一方面,作者以温婉的笔触,阐述了女性的身份困境,并解析女人的母亲角色,用与儿子的公开信的形式,传达一种给人启发的代际教育观。同时,作者也用深刻的文字,叙述了独特的生命体验,把个体生命置于浩瀚的时空中,来定位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冷酷源于死亡,温暖则来自精神的再生。  从“人”的起点出发,是作者的阐释基础,人道关怀与对普世精神的追寻,是作者文学观念的核心所在。因此,对其作品的再阐述,也选择从文本自身所带来的体验与思考出发。本文全方位关注龙应台的作品,尝试从文化研究角度入手,从作者对不同地域文化的观察、对生命体验的感悟、对人类历史的思索和诘问等四个主要层面出发,来挖掘龙应台作品的文学价值,解析其作品所体现的对主体性的坚持。
其他文献
“红”是汉语中的一个基本颜色。在这个充满颜色的世界里,尤其是在汉民族的生产生活中,“红”的社会意义不仅仅是因为它是表颜色的,而且因为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它已经深深的印在
研究了淬火时效对4032B铝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4032B铝合金材料对淬火时效非常敏感,强度随时效后析出相的增多迅速增强,而塑性相应降低;所研制的4032B铝合金棒材T
摘 要 立交桥三维虚拟场景漫游是对立交桥的三维虚拟场景建模与指定路径的实时漫游,该项目可以应用在三维车载导航、城市规划、城市信息化交通网络、游戏、桥梁设计、电影等领域,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关键词 立交桥 三维 虚拟场景  中图分类号:TP391.9 文献标识码:A  1 项目学术价值  该项目是立交桥三维虚拟场景建模与指定路径的实时漫游,基于图像的绘制技术,应用三维视景仿真建模软件(
摘 要 这些年,中国的烟草行业发展迅速,进入了一个信息化的时代。各个企业单位都基本完成了基础设施和业务系统的建设,比如说营销系统、财务系统等。这些信息系统是相对独立的,它们之间是缺乏联系的,这样信息之间就出现了隔阂。同时业务系统是比较关注业务的处理,无法去发现有价值的信息,还缺乏对企业的领导进行的综合分析,无法为企业的决策提供一个有力的依据。  关键词 实时数据库 数据采集 系统设计 实现  中图
摘 要 图像分类问题应用广泛,是一个典型的模式识别问题。首先对训练图像进行网格稠密采样,然后对每一个网格采样点提取其周围区域的SIFT特征,接着使用Kmeans聚类算法对训练图像集上的SIFT特征进行聚类,生成一个视觉词汇表,从而得到基于BOW的图像表示。采用直方图交叉核训练了SVM 分类器,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图像分类问题上取得了较好的平均分类准确率。  关键词 图像分类 SIFT BOW SVM
本论文以苏青写作的世俗性特征为切入点,将文本分析、时代境遇与作家经历相结合,考察苏青作品呈现的世俗性特征和非常时世下的人生状态,思考世俗化写作取向的成因及文学史意义。
期刊
从1990年代的沉潜写作逐渐演变为喧嚣热闹,新世纪中国诗歌已然走过十年历程,并表现出与以往时代不同的新质,不仅有诗歌外部数不胜数的诗歌活动、诗坛论争及非诗化事件的合力作用
冀中南抗战题材文学作品是在冀中南地域文化传统与抗日战争的时代背景共同作用下产生的。这些作品主要产生于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这一时期,内容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