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3/ZrO2型固体超强酸的研究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vic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WO3/ZrO2型固体超强酸具有不腐蚀反应装置,环境友好,可在高温下重复使用等优点,近来一直受到国内外催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此类催化剂最大优点是酸强度较高和稳定性能好。与常用的固体酸催化剂相比,它弥补了后者在酸强度方面的不足,促使酸催化反应在相对较低的温度下进行,从而节省能耗,减少副反应。与SO42-/ZrO2固体超强酸相比,WO3/ZrO2催化剂虽然酸强度略低,但是在多相催化反应中,其热稳定性明显优于SO42-/ZrO2催化剂,在H2、O2和水蒸气氛围下活性组分不易流失,可重复利用,是一类很有应用潜力的新型绿色催化材料。近年来,随着环境保护要求的提高,人们迫切希望替代石油和化学工业中一些重要反应所使用的环境不友好催化剂,如:HF、H2SO4、H3PO4和AlCl3等。WO3/ZrO2型固体超强酸催化剂不含卤素、无污染,具有制备简单、不腐蚀设备、热稳定性好、酸性较强、可重复使用等优点,极有可能成为这些环境不友好催化剂的替代品,创立一批无环境污染的清洁工艺。本论文从制备方法、第二组分掺杂两个方面入手对WO3/ZrO2固体超强酸进行研究,考察了催化剂的α-蒎烯异构化和正庚烷临氢异构化反应性能。论文的第三章采用浸渍法、浸渍回流法和共沉淀法合成了WO3/ZrO2催化剂。回流处理有利于稳定催化剂中ZrO2四方晶相,抑制ZrO2晶粒长大。在浸渍回流法制备的催化剂表面,ZrO2稳定的畸变的WO3纳米小颗粒最多。在α-蒎烯异构化反应中,浸渍回流系列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最好,这可能与催化剂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较多的酸性中心有关,其中α-蒎烯异构化反应转化率最高的样品是IH-18WZ,90℃反应5小时的转化率达到76.2%,莰烯和柠檬烯的选择性为85.8%。共沉淀系列中活性最佳的样品为C-24WZ,转化率为64.6%,普通浸渍系列的最佳样品为I-15WZ,转化率为34.0%。IH-18WZ催化剂经过3次循环再生,转化率仍有68.6%,显示出较好的稳定性能。此外,我们通过有机碱选择性中毒酸性位和原位吡啶吸附红外等表征测试,直观地认识到B酸中心对α-蒎烯异构化反应起主要作用。而且WO3/ZrO2催化剂表面较弱的B酸中心即可催化伐α-蒎烯异构化反应。本论文的第四章通过共沉淀法制备了掺杂少量Ga2O3的Pt/WO3/ZrO2催化剂。WO3含量为15 wt%,Ga/Zr比为0.02,载体的焙烧温度为800℃时,Pt/WO3/Ga2O3-ZrO2催化剂的异构化活性最高。在质量空速0.9 h-1,反应温度200℃的反应条件下,该催化剂的正庚烷转化率为76.7%,选择性为93.9%,而且连续反应80小时后仍没有失活的迹象,表现出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在Pt/WO3/ZrO2催化剂中加入少量Ga2O3能显著提高反应活性,在相当转化率水平下,异构化选择性也有所增加,这是由于B酸位增加,B酸/L酸比的改变和催化剂表面储存更多的H引起的。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放射科在医院感染中所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方法对放射科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尤其是仪器设备的污染,空气、地面的污染及房间布局的设计。结果放射科全体人员控制
在数字资源时代,纸质图书仍然是人们系统学习知识的第一选择。对高校图书馆而言,利用个性化推荐技术为读者推荐符合其专业知识学习和兴趣爱好培养的馆藏图书,不仅能提高馆藏
本文通过几种不同测量方法、不同尘样和不同测量介质的对比实验,对粉尘“颗粒密度”的标准测量方法进行了论证。
首先分析了抗生素废水的水质特征,然后给出了目前国内外在处理抗生素废水中所应用的工艺及方法,并指出了这些方法的优缺点,为该类废水今后的治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以负载在玻璃片上商品化的二氧化钛为光催化剂,以氮氧化物为反应物,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催化剂接触面积、光强度、反应物浓度和流量、系统中水、氧含量和TiO2的晶型及粒径对氮
针对化工生产设备和工艺装置复杂、危险化学品门类多、生产操作危险性大的问题,在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实验教学中构建了化工产品实验室合成、化工工艺流程仿真训练、化工产
“互联网+教育”是实现线上学习的有效途径,特别是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改变传统英语课堂,激发学生自主性,让学生在“快乐”学习中成长。
协调中小学管乐团知识性和兴趣性是中小教学的重点,以现阶段中小学管乐团教学情况为基础,结合近年来中小学管乐团教学要求和学生学习特点,提出优质的协调方案,以此为学生的发
将性别歧视区分为善意性别歧视与敌意性别歧视,这是对传统性别歧视理论的一个重要补充。已有研究发现由于善意性别歧视的善意和内隐性,女性对善意性别歧视的接受程度远高于敌
超临界流体技术作为一种绿色新技术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是基础数据的缺乏严重地阻碍了超临界流体技术的深入研究和广泛应用。由于超临界流体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复杂性,现有的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