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羽叶报春的繁育系统及其生物学隐种的界定——基于人工授粉实验

来源 :安徽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rlichk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安徽羽叶报春(Primula merrilliana Schltr.)隶属于报春花科报春花属毛茛叶报春组,为二年生草本,具有两型花,是我国特有的濒危(VU级)物种之一,现仅分布于皖南山区。本文通过对安徽羽叶报春的13个种群进行种群内和种群间栽培授粉实验,探讨安徽羽叶报春不同地理种群的繁育系统变化及可能存在的生物学隐种问题,主要结果如下:  1.安徽羽叶报春不同种群的繁育系统研究  安徽羽叶报春13个种群异型花间(正配)授粉结籽率各种群差异显著,位于郭村的H种群结籽最多,达35.92±2.03粒/果;其次是郭村的K种群和G种群,分别为32.74±2.93粒/果和30.26±2.21粒/果;最少的是来自石台的L种群和黄山的E种群,结籽数分别为12.27±12.13/果和15.48±1.23/果。  13个实验种群除M种群外,各种群的自花授粉结籽数均明显低于正配授粉的结籽数,说明安徽羽叶报春具有异交为主兼部分自交亲和的繁育系统,但各种群的自交亲和的能力差异非常显著。其中来自铜陵(M)种群花朵均为同型花,野外和室内种群开花后即完成自花授粉(结籽数达31.80±1.80粒/果),具自交的繁育系统;来自齐云山的D种群和石台六都的C种群80%以上的个体为部分自交亲和,自花授粉结籽数平均可达17.09±1.14粒/果和16.75±0.66粒/果。而黄山的A和E种群、郭村的B、J和K种群绝大多个体为严格自交不亲和性的,自花授粉的结籽数不足正配授粉结籽数的10%。自交亲和的能力在长柱花和短柱花两种花型间差异并不显著,仅在郭村的B和H两个种群中检测到短柱花的自交亲和性明显高于长柱花的自交亲和性。  2.安徽羽叶报春生物学隐种的界定  对13个实验种群进行种群间正配授粉实验,结籽数统计表明:A、 B、C、D和 E5个种群之间授粉能正常结籽,与其它种群之间的授粉不能产生饱满种子;F、G、H、I、J和K6个种群之间授粉能正常结籽,与其它种群之间的授粉不能产生饱满种子;而L和M种群仅种群内授粉可以产生饱满种子,与其它种群间的授粉均不能产生饱满种子。因此,按照生殖隔离标准,安徽羽叶报春实际上已分化形成了形态学差异不显著的4个生物学隐种。因此,在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及栽培利用时要注意到安徽羽叶报春种下的生物学隐种问题。
其他文献
黄骅渤海渔村剪纸是河北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引入文化生态学的观点,具体分析其在自然地域、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三方面的文化生态特征,可以为其保护与开发策略的合理
自国家实施创新方法工作以来,创新方法工作重点面向区域、企业、科研机构、教育系统,全面推进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科学工具的研究和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成效.随着创新方法工
期刊
挥手2019年,喜迎2020年.新的一年到来了,新的征程开始了.rn2019年12月31日晚7时,国家主席习近平通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互联网,发表2020新年贺词.千余字的新年贺词中,习近平
期刊
学位
植物钙调素(CaM)的多基因家族编码了多种钙调素亚型,它们在生化特性、组织分布及生物学功能等方面均表现出了各自的特性。通过对不同亚型CaM的亚细胞定位,可以了解生物体中存在
目的 构建稳定表达的tdTomato转基因小鼠并建系,观察其细胞及组织的荧光表达水平以及其干细胞共培养后的荧光表达水平.方法 使用Gateway clone技术和DNA显微注射法构建含有td
本试验主要在课题组前期工作的基础上探讨激发子的来源问题。首先,试验选用叶锈菌(Puccinia recondita f.sp.tritici)165的培养液和其夏孢子萌发芽管的研磨液分别注射小麦洛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