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27年10月,中共满洲省临时委员会(1928年更名为中共满洲省委)在奉天宣告成立,开始领导和开展东北革命工作。鉴于东北革命的实际和农村革命运动的需要,满洲省委开始关注东北朝鲜族社会,深刻认识到朝鲜族在东北所处的政治、经济地位的重要性。满洲省委为了领导朝鲜族共同抗日,制定了以下几方面的政策。“9·18”事变后,满洲省委对朝鲜族制定了政治、经济、教育的相关政策。政治方面,由初期模仿苏维埃联邦制,实行“民族自决”政策,逐渐转变为“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经济方面,在抗日根据地内开展土地革命,承认朝鲜族享有土地所有权,提高了根据地内朝鲜族人民的抗日积极性,有效地支援了反帝反封建斗争;文化教育方面,在抗日根据地和党组织所在地区开展民族教育,提高朝鲜族人民的反日民族意识,培养反日军事人才。1933年后,满洲省委联合朝鲜族群众,组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满洲省委贯彻执行中共中央“一·二六”指示信,纠正党内“左”的错误,改善了游击队与救国军等抗日部队的关系,初步建立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但是,受“左”倾路线的影响,东满党内发生了反“民生团”事件,致使朝鲜族革命力量遭受重大损失,中朝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濒于破裂。最终,根据《八一宣言》精神,建立了东北抗日联军,成立了“在满朝鲜人祖国光复会”,中朝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到了恢复和发展。满洲省委领导朝鲜族开展东北革命期间,尽管因“左”倾错误,曾对朝鲜族社会、中朝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造成严重的影响,但这亦是满洲省委对朝鲜族制定民族政策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满洲省委不断吸取经验教训,完善对朝鲜族的政策,最终领导朝鲜族群众引向了反帝反封建的胜利,对东北革命的胜利及朝鲜国内的解放产生了重要影响,并为之后新中国对朝鲜族的民族政策的制定,提供了重要依据。